古人讲:“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固有资源的多寡,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起点。但真正的谋略家懂得,即便手中资源匮乏,也能通过巧妙的借势之术扭转局面,实现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奇迹。那么如何理解借势之术的原理和操作呢?笔者研究谋略与兵法多年,在这个问题上也反复思索很久,个人认为,下面四招是借势之术的精髓。 一、借用大佬名义 当自身实力尚弱时,咱们要主动地靠近势力强大的大佬,尝试与大佬形成一种相对“亲密”的关系,并不失时机地借用他们的“名义”发号施令。从古至今,对于弱者来说,这都是一种高明的策略。这方面,“狐假虎威”和“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典型的案例。 在“狐假虎威”的故事中,狐狸巧妙地借助老虎的威风,令其他动物望而生畏。在现实中,这意味着与有影响力的人物或团体建立联系,借助他们的声誉和权威来为自己的行动背书。 “挟天子以令诸侯”则更为深刻地体现了借用名义的力量。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谁掌握天子这一象征最高权威的名义,便能在诸侯之间发号施令,整合资源。曹操之所以能够成为三国之中第一个崛起的新兴势力,就是靠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没有“正统”的名义,是难以吸引主流的势力和人才加盟的。 在现代的商业社会中,这可能表现为借助权威机构的认证、知名专家的推荐或行业标准的制定者的支持,来提升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大家要注意,这种借势的操作,并非只是简单的依附行为,而是需要我们精准地把握与大佬之间的关系,既要充分利用其名义带来的优势,又要避免过度依赖而失去自身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从而为人所制。 二、借用外部威胁 俗话说:“人微言轻。”因为缺乏实力,他人对我们的意见很可能会置若罔闻。这时候咱们在适当时机向其展示外部的严重威胁,这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迫使其不得不从。苏秦的“合纵”和张仪的“连横”便是很好的例证。 苏秦的“合纵”策略,通过向各国展示秦国的强大威胁,说服各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这样的“统一战线”建立之后,这也使得自己成为六国联盟的盟主,兼容六国的宰相。张仪的“连横”则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分化对手,利用各国对他国的担忧和恐惧,实现秦国的战略目标。这两者本质上其实都是一致的,都是利用外部威胁来借势。 但大家在运用这一策略时,必须对外部威胁有准确的判断和清晰的阐述,否则可能会被视为危言耸听,反而失去他人的信任。 三、借用公共资源 许多资源是天然存在且可供大家使用的公共资源,关键在于能否善于发现并巧妙运用。兵法中的“因地制宜”以及人们常说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都蕴含着这一道理。 “因地制宜”,强调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条件,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战术。在商业活动中,这可能表现为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消费习惯和资源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比如,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旅游业相关产业,在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 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则更直观地表达了对身边资源的利用。一个地区如果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发展矿业及相关的加工产业;如果拥有独特的文化遗产,可以发展文化旅游和创意产业。 四、借用未来变化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永恒的规律,能够提前预知变化的结果,并巧妙借势,是谋略家的重要本领。“借鸡生蛋”便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在商业世界中,这意味着敏锐地捕捉到市场的趋势和需求的变化,提前布局,借助未来的发展机会实现自身的成长。例如,在互联网技术刚刚兴起时,一些个人和企业通过与提前布局电商和自媒体,投入很低成本就获得流量红利。 从历史来讲,吕不韦的“奇货可居”也属于这类操作,吕不韦通过预测到赢异人未来有继承秦国王位的机会,提前对其投资,获得了名垂青史的机会。 总而彦之,借势之术是谋略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突破的重要手段。通过借用 “ 大佬名义、外部威胁、公共资源 和未来变化 ” ,能够以四两拨千斤之力,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开辟出一条成功之路。然而,借势并非一劳永逸,需要不断地观察、思考和调整策略,才能在变化多端的社会中始终保持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