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 从北京天坛西门再向西,在一片错落的居民楼中,隐藏着一座红色宫墙围绕着的宫殿,红墙绿瓦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这是正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农坛庆成宫。 由于长期被多家单位作为大杂院使用,庆成宫在很长时间里被淹没在杂乱的民居中。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进程的推进,先农坛庆成宫整体院落的保护被提上议事日程,有了腾退、修缮的时间表。这处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古老建筑群,正一点一点重现原本恢宏的模样。 作为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的重要成果之一,先农坛庆成宫经过腾退和修缮保护后重焕新生。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摄 拥有566年历史的庆成宫,是先农坛内的核心建筑群之一,原为先农坛斋宫,始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是皇帝行祭天祀地典礼前斋戒的处所,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改称庆成宫。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皇帝不再祭祀先农神,先农坛逐渐废弃,变成无人看管状态,庆成宫同时荒废。新中国成立后,受城市建设影响,先农坛被民居占据。 2020年,北京市发布了《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7月—2023年6月)》,先农坛庆成宫整体院落的保护是其中的重点。 北京西城区住建委老旧小区综合治理科副科长倪彪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庆成宫腾退征收项目是近年来西城区启动的征收项目中历史情况最复杂、涉及问题最多、工作难度最大的项目,也是整个中轴线申遗腾退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项目。 上世纪90年代,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与占用单位签订了《庆成宫古建群一期腾退移交协议书》,收回了庆成宫主体建筑群管理使用权,但古建筑以外的区域还被居民房占用。 倪彪还记得3年前踏进庆成宫院内的情形:院内盖满了民居,光南院就有38户;中院里养着鸡鸭,西小院盖了仓库室;东小院的门楼和宫墙被占用,文物破坏严重。 庆成宫外展示的庆成宫腾退及非文物建筑拆除前后对比图。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摄 在前期摸底调查、征收手续办理等一系列工作后,庆成宫征收项目于2023年4月正式启动签约工作。倪彪介绍,在35天时间里,相关单位拆除了违法建设110处,实现了53户居民、1个单位全部交房清退,庆成宫中院、西小院、东小院、南院四处院落全部清空。腾退后,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安全隐患得以排除,这座500多年的古老建筑终于显现出它的原本面貌。 完成腾退清空后,庆成宫院落及建筑本体也得到了保护和修缮。6月27日,庆成宫保护修缮工程正式开启。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副馆长潘伟介绍,修缮前,相关工作人员对文物本体和院落进行了现状勘察、结构性检测、建筑材料分析等多项工作,对建筑病害进行研究,确定病害及修缮范围和内容。 勘察中发现,庆成宫部分建筑屋面存在明显渗漏痕迹,瓦件也有残缺,檐头木构件糟朽,墙面抹灰也出现了空鼓现象。庆成宫宫墙外立面保存状态极差,墙帽、冰盘檐、墙身和散水大部分残损严重。由于院落里曾住着大量居民,原本的地面铺装已经不存在了,破坏了庆成宫的真实性。 “针对文物的现状,我们对宫墙、瓦面、东西配殿的局部渗漏等都一一进行了针对性的解决。”例如进行瓦面修缮,确保建筑不出现渗漏;修缮宫墙,修复缺失的墙帽,抹灰刷浆。同时,恢复院落传统材料铺装的地面,展现庆成宫院落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修缮后的庆成宫院落,绿瓦红墙,恢宏大气。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摄 潘伟说,修缮时遵循的是“最小干预原则”,尽可能保持建筑本体修旧如旧。例如庆成宫宫殿顶部铺设的绿色的琉璃瓦已出现掉釉泛黄的现象,但没有结构性安全问题的情况下,不会对其进行修补,而是让它们保持原貌。 在修缮过程中,专业人员还对基础设施进行了施工和布局,上下水、化粪池、排水系统等得到了升级,还新增了空调线路、安防设施和避雷设施等,满足未来开放使用的需求。 庆成宫坐北朝南,中轴线从南向北依次为外宫门、内宫门、大殿、后殿。整体布局为院中院,内外宫门形成两个大的院落;建筑集中在轴线北部的同一高台上,周有宫墙相连,形成一座封闭的院落。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摄 “先农坛庆成宫的保护修缮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经三十余年了。”潘伟感慨,是国力的强盛和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努力,对于文物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加速了庆成宫国宝级文物的亮相。 “保护修缮之后,我们也在做很多开放准备工作。”潘伟表示,等各方面条件成熟之后,庆成宫将作为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开放,展现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成果、庆成宫建筑特色和历史文化。“下一步我们还要打造城市会客厅,搭建世界文化遗产交流的综合性平台,提高公众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