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采菌子这两年是真的火了。”据报道,有受访者表示,他在云南大理开发了采菌子、看萤火虫等亲子游产品。据他观察,采菌子今年迎来了大量游客和从业者入场,算是“出圈”了。最夸张的时候,山上可能会出现“人比菌多”的情况。 而由于暑假期间客人以家长和孩子居多,采菌也变成了一项研学活动。凭借云南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资源,不少主打带孩子探索自然、乡野风的夏令营、研学团正在兴起,此外还有不少研学机构可以提供木雕、扎染、刺绣等体验。 一到暑假,国内研学游进入旺季,各类产品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而采菌子为何会“火出圈”?“去山里采蘑菇,一群蘑菇精灵被我们发现,可爱又有趣,山里的颜色非常美丽,绿色、棕色、红色、粉色、黄色美妙极了,空气清新,各种植物泥土的香气。”网友在点评类网站上分享的在云南采菌子的经历,或许能够为此提供一种注解。 确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少孩子见惯了高楼林立,却鲜少体味到乡土田间。呼吸着混合有植物泥土香气的空气,去寻找和发现隐藏的“蘑菇精灵”,亲手采摘菌子的同时还能收获当地人提供的动植物知识科普。在这个过程中,耐心得到锻炼,好奇心被激发也被满足,新的见识增加了,新的生活场景体验了,尤其是对未知充满探索欲的孩子而言,是在感悟乡土魅力,也是一堂生动的自然教育课。 再加上,随着交通现代化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交通更加畅通、环境不断优化、业态逐渐丰富,使得各地的位置和风景也不止“折叠”于地图中。正如受访者提到的,“大理古城附近有一条线路,今年把路修好了,(游客沿着)宽阔的水泥路可以开车到山的旁边”,除了优越的风光,能够抵达是它们被看见的硬性条件,这也为当地的文旅产业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乡野风”“自然风”研学游代表的是研学游产品的一种模式和场景。乡野和自然为其提供了天然的平台,通达的交通线路让其有了被到达的条件,再融入人文和知识的元素,让孩子们既能体味风土人情、感悟劳动之美,也能拓宽眼界、丰富知识,恰好在课堂外为其补足劳动教育这一课,也与当下综合育人的教育目标相符合。 小学生在河南自然博物馆参加研学活动。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研学游,人们期待的是“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碰撞交汇,是书面知识与广阔世界的连接贯通,其实终是个人与社会对于教育不同样貌的探索与实践。而近几年研学游市场火热,已成为消费热点,未来热度仍有望继续升温。强烈的社会期待,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也使得规范研学游市场秩序,保证其产品质量,细化其产业赛道,变得愈发迫切与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