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 6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生命有限,浩瀚无穷,心存热爱,无问西东。 作者 |高琳 来源 |有意思教练(Empower Leaders) 毫无疑问,过去这个周末都被21岁的郑钦文斩获奥运网球冠军刷屏了。 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觉得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引领者、成功者,希望自己能走的更远。” 在大家都在祝贺郑钦文的时候,我倒想写几个没有在本次奥运会获得金牌的奥运女性的故事——叶诗文、郭晶晶和倪夏莲。 她们都曾经是她们那个时代的引领者、成功者。 她们在人生旅程中的坚持和放弃,或许会给想要坚持但又看不到希望,想要放弃但又不甘心的你,带来一些启发,帮你走的更远。 01 叶诗文:热爱让我痛并快乐着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 叶诗文做到了。 2012年伦敦奥运会,16岁的她像是横空出世一般席卷赛场。 沉寂12年之后,28岁的叶诗文再次踏上巴黎奥运会,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当年的天才少女在伦敦奥运会亮相之后,就消失了12年。 在这12年中,叶诗文经历了人生的多次滑铁卢。 2013年巴塞罗那世界游泳锦标赛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比赛,叶诗文决赛排名第四,400米个人混合泳的决赛也只拿到了第七。 2015年,喀山世锦赛出征前,叶诗文的脚腕发现了碎骨,半决赛时被搀扶出赛场,撑到决赛,最后排名第八。 2016年的佛山奥运选拔赛,400米混合泳决赛叶诗文排名第七,腹痛离场。同年的里约奥运会,她的泳镜打翻,200米混合泳决赛只拿到了第八名。 2017年布达佩斯世锦赛,她因蛙泳失利,无缘决赛。 2021年,在东京奥运会前的国内选拔赛中,她又以0.01秒之差无缘参赛。 世界好像是一出巨大的草台班子,叶诗文后来拿到的剧本总是莫名失败的剧情。 外界舆论纷纷扰扰,对她的评价也从天才少女转变成了质疑否定,甚至有人怀疑她伦敦奥运会的成绩。 在失败的恐惧和比赛的压力之下,叶诗文日日失眠,为了睡着,她试过泡脚、喝牛奶、吃褪黑素、听音乐、冥想……都没有用。更糟糕的是,哪怕睡着了也会出一身汗、做噩梦,整晚都不能休息。 她开始害怕游泳,一进入游泳馆就想哭。 但她还没有放弃,父亲实在心疼女儿,对她说:“要不退役算了,反正你什么冠军都拿了。”叶诗文不同意,她说,她总觉得自己还行,还能再往前走一步,始终有这样一个念头在。 不过,在身心压力和伤病折磨下,叶诗文不得不两次退役,两次复出。 她不是没有想过彻底放弃。时好时坏的成绩、日日失眠的痛苦和年轻对手们的体能差距,让她难以坚持。 在最难熬的时候,叶诗文还去了清华大学读书,父母和教练都希望她能走另外一条路,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可是热爱的游泳的人,怎么会真的放弃泳池呢? 只要再给一点希望和理由,她们就会义无反顾的再次登上赛场。 在巴黎奥运会开始前的几个月,叶诗文参加了一场全国游泳冠军赛女子400米混合泳,在预赛中,叶诗文的成绩是4分49秒44,排名小组第四,连决赛都没进去。 崩溃的叶诗文跟爸爸和教练说,我不去巴黎奥运会了,我要马上回家。 但没过几天,好友欧璐婷给她发过去了一条微博,内容是一位粉丝去了当时的女子400米混合泳的决赛,不过很可惜没有等到叶诗文,粉丝在现场对着镜头展示着叶诗文的照片。 上面写着: 愿为你成为显眼包……小叶加油,我会一直陪伴你支持你。 在看到粉丝微博的那一刻,叶诗文又动摇了。或许还能再试试,还能再往前一步。 也是叶诗文的最后一搏,让她拿到了巴黎奥运会女子200米蛙泳,女子200米混合泳的入场券。 现在,叶诗文已经拿到了女子200米蛙泳的第六名。 接受采访时她说: “这次参加奥运会最大的收获是心态上的成长。” “让我坚持下来的还是内心的热爱,我觉得自己还有潜能可以挖掘。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有的人,从小就追寻未来的自己,想要实现梦想。而叶诗文,从16岁就想要追寻过去的自己。 看起来兜兜转转又走到了原点,但其实她早已成为自己故事里的英雄。 或许曾经的热爱,是因为“她能”,所向披靡的战绩,很容易让人上瘾;而现在的热爱,是经历过了种种打击以及痛苦折磨后,深思熟虑的坚定选择。 两次退役,两次复出, 从伦敦,到里约,再到巴黎......这一路,叶诗文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02 郭晶晶:热爱让我想守护别人的热爱 和叶诗文一样,郭晶晶也再次回到了奥运会的比赛现场。 但不一样的是,这次郭晶晶的身份不再是跳水队员,而是跳水项目的裁判长。 这意味着,她从国际顶级赛事的玩家变成了权力层,变成了制定规则、维护体育公平的决策者。 从选手到裁判,郭晶晶之所以走这样一条路,同样是因为热爱。 因为热爱跳水事业,所以守护从事这项事业的每一个人,为她们博得一个公平。 而这份心意,或许早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就在郭晶晶心里悄悄埋下了种子。 1988年,中国跳水名将熊倪与美国选手同场竞技。本来熊倪凭借近乎完美的表现一直领先,而美国选手在起跳时,头部撞到了跳台边缘,但他坚持完成了动作。 裁判表示对美国选手的比赛精神很感动,因此即使失误,也打出了高分,而熊倪在最后一跳完美完成了难度系数3.2的动作,却遭到裁判的压分,最后以1分之差获得银牌。 这个事件,被称为跳水历史上最大的黑幕。 (左为熊倪) 据说连美国选手本人都感到震惊,还主动对熊倪说:“你才是真正的冠军。” 这并不是个案。 2009年罗马世锦赛,男子跳水3米板比赛中,新人选手张新华表现优异,一套完美的307C动作让几位裁判都亮出了清一色的高分。 而到了英国裁判苏珊打分时,她却打了极低的5.5分,张新华最后一跳结束后,现场大部分裁判给出了高分成绩,而新西兰裁判安妮只打了6.5分。 就像商量好了似的,张新华最终只得到了第4名。 赛后张新华的教练周继红十分愤怒,还冲到裁判台大声理论,但最终也没办法追回分数。 接受采访时周继红说:“跳水是打分的项目,裁判给运动员的印象分是不可避免的,像张新华这样的新人第一次参赛肯定会被压分,这是跳水界的潜规则。” 规则可以研究,看心情的潜规则就没有办法琢磨。 所以,郭晶晶在退役后,先是赴英国留学打破语言不通的障碍。 之后,她开始备考国际泳联裁判证。经过了国际泳联的年度考试、专业培训、实践经验考核,再加入国际泳联跳水技术委员会等专业组织,参与解决赛事、裁判、规则等方面的专业问题。 这条路走得并不容易,郭晶晶还曾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布熬夜备考的照片。 在无数个夜晚,她凭借着心中的热爱,闯过了一个个难关。 最终,她以权威者之姿,重返赛场,守护着她曾经奋斗过的地方。 你看,热爱,自会指引方向。 03 倪夏莲:热爱让我学会享受快乐 第一次看到赛场中的倪夏莲,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让人惊讶的不是她的年龄,而是她无所不在的笑。 无论输赢,好像她都是笑着的,仿佛比赛中的紧张焦虑都与她无关。她好像参加的是一场盛大的party,赛场只是一个舞台。 其实,倪夏莲也有一段不容易的时光。 (年轻时的倪夏莲) 1979年,倪夏莲入选国家乒乓球队,因为身材矮小不被看好,经常只能坐在板凳上看着队友们奋战,那时的她担心之后也少有上场的机会。 于是她努力在技术上突破,从直板正胶打法,改成了一面正胶一面长胶的“直拍长胶倒板全攻型”打法。 改打法对一个技术已基本趋于定型的高水准运动员来说非常困难,这导致她在队里的成绩一落千丈。但是她知道,成绩下降是暂时的,她需要做的是再调整、再突破。 于是,她加大运动量,从每天训练五小时增加到八小时,每天摸索着解决一个个问题,终于她摸索出正手的8种接球方式,形成了自己的独门打法。 1982年,倪夏莲终于在全国比赛中拿下了第二名。 1983年的世界锦标赛,倪夏莲搭档郭跃华拿到了混双冠军和女子团体冠军。 但是,国家队高手如云,如果想要继续打乒乓球,倪夏莲想要更多的上场机会。要么就再也不打了。 于是,1986年,倪夏莲做了一个痛苦的决定——退出国家队,离开乒乓球。 但还是那句话,当你真的热爱一项事业的时候,你是离不开他的。 1989年,倪夏莲决定奔赴欧洲,继续自己的运动员生涯。 卢森堡国家队对倪夏莲表示不需要她获得什么名次,只需要参加国际比赛即可,这也成了倪夏莲选择卢森堡的理由。 之前的运动员生涯她觉得很累,现在她想要纯粹地享受比赛。 1998年,倪夏莲获得了欧洲女单冠军,并连续三年进入世界排名前五。 2000年,她代表卢森堡参加奥运会,圆了奥运之梦。 取得这么多荣誉之后,倪夏莲也并没有恋战,在卢森堡的生活让她对打乒乓球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她的丈夫Tommy是国家队教练,这个温柔善良的男人告诉她,我们现在一起赢当然更好,但是也要准备一起输。 一起输也没关系,我们就可以去度假了。 在一次比赛输球后,他带倪夏莲开水上摩托散心。倪夏莲说那次真的太浪漫了,感觉一辈子都过成两辈子了。 自那以后,倪夏莲在赛场上的眼泪变少了,开心了就大笑,休息时想喝可乐就喝,没什么大不了。 对于倪夏莲来说,乒乓球比赛只是一场运动,它不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厮杀,她开始从内心享受努力的过程。 在《不被定义》里我有一个核心观点:女性的职场花期很长,只要你不下牌桌,就永远有机会翻盘。 而叶诗文的退而复返,郭晶晶的迂回升维,倪夏莲的享受赛场都在告诉我们:人是可以下牌桌的,但是你不能下牌局。 所谓牌局是你热爱的事业,而牌桌则不过是你现在做的事情而已。 热爱可以在人生不同阶段,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并产生出无限的可能性。 我的一个徒弟,因为热爱培训,反复纠结之后终于辞去了百万年薪的咨询公司工作,从0开始成为了一个自由讲师。他辞职之后来找我,本以为我会祝贺他,鼓励他坚持,没想到我对他说的却是: “挺好的,尝试一下,如果实在不行,就回去打工,不丢人哈!” 我曾经见过很多学员,因为所谓的热爱,哪怕到了山穷水尽也一定要坚持去做。而更多的人,因为害怕自己不能坚持反而不敢开始。 但是到了不惑之年的我,深知很多事情并不是仅仅靠坚持就能解决的。为了坚持而坚持,没有意义。 热爱,应该引导人们去探求更多的可能性,而非被热爱绑架。 人生不过就是一场游乐园体验,旋转木马、过山车都可以尝试,只要你乐在其中。 生命有限,浩瀚无穷,心存热爱,无问西东。 —THE END — ☀作者:高琳,有意思教练CEO,著有书籍《职得》《故事力》,最会讲故事的高管教练,英国工商管理博士。拥有20年世界500强高管经验,擅长讲故事、撒狗粮、熬鸡汤加干货。帮你获得内在成长,外在成就,成为自己故事里的英雄!微信公众号:有意思教练(Empower Leaders)。灼见经授权发布。 MORE 灼见热文 ◐◑奥运会赛场上的运动员为什么只爱吃香蕉? ◐◑官方出手!许昕、樊振东曾多次发声,别让饭圈文化侵蚀竞技体育 ◐◑国家喊你减肥啦!看完少走弯路,全是干货→ ◐◑朱锐老师去世,坚守课堂、不畏惧死亡的哲学教授走了 ◐◑香港首金运动员、学霸、富二代、“港版林志玲”,她诠释了真正的精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