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 桂维民 图文 / 黄会强 【编者按】黄河自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发源,九曲十八弯注入渤海,不仅滋养了土地,更孕育了无数文化瑰宝,从远古洪荒到现代繁盛,黄河见证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变迁、文明的发展。近期,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和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策划组织的《黄河岸边的中国》丛书编撰委员会考察团,对黄河上游沿岸人文历史进行考察。近6年来,巜黄河岸边的中国》丛书编撰委员会,分别对黄河中下游沿岸历史人文进行了5次考察,相继出版了《出入龙门》《徙彼河山》《河洛中原》等系列丛书。 此次为第6次对黄河沿岸历史人文考察。本次考察团的成员有: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杰出人文学者、历史学院原院长、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教授孙家洲;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著名学者、教授、诗人,《黄河岸边的中国》丛书策划人桂维民;西北大学出版社社长、编审,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常务理事,《黄河岸边的中国丛书》策划人马来;宗教与神学研究专家,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高从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易华;省委宣传部原二级巡视员,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高彦平;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史党社;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黄会强;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常务理事、研究员,丝路影像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摄影师石春兰;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常务理事、研究员,丝路影像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祁旭东等历史、文化、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 考察团出发时在丝路国际自驾起点合影 本次考察历时16天,共考察了甘肃、宁夏、内蒙3个省(区)的11个地市50多个点。一路上,各位专家学者考察很认真细致,讨论热烈。诗人桂维民一路考察一路吟诗作词,写了48首诗词。受各位专家学者和桂维民诗人的感染,我对这一路留下的影像进行了整理,并写了些影纪。现在,让我们跟随桂维民的诗词和影像,一起来领略黄河文明的源远流长…… 南歌子·再出发(一)逐日犹追火,沿黄又出师。征帜入云飞。探奇寻古迹,续芳词。 第一章 一条孕育华夏文明的河——渭河 考察团在渭河源景区大门口合影定西番·访渭源(二)一泻渭流无际。循禹迹,品山泉。溯河源。思古寄怀千里。采薇人未还。云卷碧空风起。满秦川。 这次考察的第一站是渭河源头。早上车队从西安出发,沿连霍高速向西北奔驰,一路沿途风景由西安的青山绿水到甘肃定西光秃秃山,再到渭源县渭河源头,满目青山,清澈透底的渭河源头水,让我们真正体验了一把一日三季的感觉。我们于下午四点半左右到达渭河源头渭源县。 渭源县是古老渭河的发源地,也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融汇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三大古代文化。 渭河源景区大门 大禹庙 大禹庙广场 大禹庙广场 大禹庙广场(航拍图) 我们考察团一行,直奔渭河源景区,进入景区,是一个巨大的禹王广场。历史上大禹曾导渭于鸟鼠,因而这里不仅修建有禹王殿,而且还举行祭祀禹王大典。流经这里的清源河,是渭河三大源头中最长,水量最大的一个。当地政府依托清源河的丰富的自然景观,全力开发这里的旅游资源。 参观禹王大殿后,我们乘坐电瓶车去寻找清源河的源头。这是一个看起来简单,实际却颇具挑战性的行动。要真正找到清源河源头,先要乘坐电瓶车,走上四公里,然后走登山步道,走上20多分钟,才到“大禹导渭”的山崖下,挑战才算开始。先要攀登的极其陡峭的悬崖台阶,基本是用巨大石头简单堆砌而成,再加上护栏而已。故而高低不平,攀登有些吃力。十几分钟走完台阶后,算是到了半山腰,山路变成了一线天。 鸟鼠山一线天 所谓一线天,就是巨大山崖形成裂缝,宽处两米许,窄处一米左右,以前人们通过这里,必须趟过半米左右的河水逆流而上,现在为了开发旅游,在河中布置了列石,用巨大的石头,排列成供行人通行的石凳。我们踩着这些石头,在有些昏暗的光线下,抓着时断时续的铁链,小小翼翼地通行。同时还要不时避让对面来的行人。 鸟鼠山一线天 鸟鼠山一线天 如此走上十几分钟后,才算出了一线天。这时,我们面前出现一个山沟,清源河的源头就前方四公里的地方,河水极其旺盛,轰鸣着从山间奔腾而出。山谷中长满了灌木丛,要走到清源河的源头处,只能徒步而行,来回至少需要五六个小时,考察团成员斟酌再三,只能放弃进一步行动的计划。 鸟鼠山(航拍图) 好在与我们同行的易华教授,给我们讲述了渭河与华夏文明的渊源。 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在远古时期,大禹就疏导过渭河源头。渭河从这里出发后,流经陇西、武山、天水等地,然后,流经陕西的关中平原,最终在潼关附近汇入黄河。 渭河不算长,仅818公里,但它却密切着关联着整个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渭河,水流黄色,每次洪水期又稠似泥浆,但它却积淀了厚重而灿烂的华夏文化。渭河的流量不大,不能托浮客船货轮,但它却哺育了从古至今陇地和关中的芸芸众生。 一直以来,大众只知黄河,却不知为黄河默默做出贡献的渭河。如果说黄河是摇篮,那渭河就是摇篮里的宝贝,为中华文明带来了灿烂的“花样年华”。这条横贯甘肃、宁夏和陕西三省区的大河。渭河从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的涓涓细流开始,一路不拒溪流,逐渐莽荡,曾多次挣脱黄土高原与秦岭的夹峙,开拓出一片片坦荡的河谷。陇西、通渭、武山、秦安、天水、宝鸡、凤翔、岐山、咸阳、西安,中国历史上璀璨无比的城市一一兴起。一群中国历史上威赫的帝王,相继在渭河滩上,一个踩过一个的脚印,把华夏文明推向了历史的高潮。 鸟鼠山(航拍图) 在流经818公里后,渭河踌躇满志地在潼关直直朝黄河切入,形成了古老中国的文化横轴和独一无二的历史时空,流淌着中华文明的厚重和绵长! 究竟是怎样的源头活水才能孕育出渭河这样一条不知影响过多少王朝更迭、时序变迁的古老河流?所谓“长流渭川水,溯到源头只一盅”。谁能想到,渭河的源头竟是鸟鼠山上一个仅容一只大碗的石穴,叫“品字泉”。相传,大禹当年在鸟鼠山用那把开启人类文明的铁锨,凿出泉水,引发了渭河,故沿线的人民又亲切地称它为“禹河”。 《山海经·海内东经》载:“渭水出鸟鼠同穴山,东注河,入华阴北。”《尚书禹贡》载:“禹导渭自鸟鼠同穴山,渭水出焉。”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也有同样记载:“鸟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隋朝薛道衡有诗《渡北河》曰:“桃花长新浪,竹箭下奔流。”北河即指当时渭源县北的渭河,可见当时源头河水之丰、景色之美。 大禹导渭,基本上将渭河的流向弄清楚了。可以这样说,大禹导渭不仅疏导了渭河,而且也比较早地提出了渭河流域的开发。但关于这条河流的源头,却留下了诸多的谜团,最大的一个就是渭河源头的“鸟鼠同穴”。 鸟鼠山(航拍图) 关于鸟鼠山,有资料是这样说的:鸟鼠山西南出自秦岭余脉,东北抵达陇中黄土高原,绵延百里,既是渭河的发源之地,又是洮河与渭河的分水岭。 奇峰烟锁、满目青翠的鸟鼠山,是各种鸟类和鼠类怡然自乐的天堂。在这个迷人的动物王国里,又因“鸟鼠同穴,鸟在外,鼠在内,一起生活、生育,彼此相安无事”这一奇特景观名扬天下。 考察团开车从西安出发,进入甘肃平凉境内,眼前所见无一不是群山横亘、荒山秃岭、沟壑纵横的苍凉之地。但一进入渭源境内,立马就给人一种“柳暗花明”之感。只见远处云拥雪簇,近处翠竹丛生,鸟语花香,仿佛置身仙景。走近鸟鼠山,只见群山不高而灵秀,水不深而清冽。 两三千年前的陇西盆地地势平缓,山塬起伏,在滚滚奔涌渭河的滋润下,这里曾经牧草苍茫,绿草如茵,林木苍翠,牛羊成群。那些马背上的民族,就在渭河流域的河谷山坡、山间草甸游牧、生活。 在渭河流域,以陇山为界,大体将渭河分为东西两大板块,陇山以东是关中平原,为农耕区,而陇山以西,则是游牧区,山高路险,翻越重重险阻可通往西域,一个个险要的隘口,自古就是百战之地,西戎、羌人都曾经在此出没。 以渭河为界,渭河以北,大体属于黄土高原区,以南则属于秦岭山地。而渭河最大支流泾河的支流马莲河流域甘肃庆阳一带,则是周人先祖发展农业的地方。这两种并存的地域,注定使渭河流域能有得天独厚的经济文化发展条件。 渭河虽然不长,但兼具农耕和游牧的优势,能产粮食,能出骑兵,有盐井产盐,有便利的信息交流通道。这似乎就是历史上,在渭河流域的滋养下,古老中国的文化横轴徐徐展开和王朝的猛然成长壮大。 华夏始祖伏羲诞生于渭水流域的天水,创八卦、教渔猎、造文字,在这里开创了人类的远古文明。黄帝出生在渭河流域清水县轩辕谷,种五谷、兴文字、作干支,在这里开启了华夏文明。 周先祖不窋率领族人一路顺着黄河、渭河,再沿泾河、马莲河迁徙来到庆阳,发现这里水土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农耕业发展,所以便定居在此,开创了华夏农耕文化的先河。后世子孙在渭河流域一带逐步扩张势力,以农业为立国之本,从陇东走向关中,统一全国,最终缔造了中国古代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开启了中国的古典文化。 秦人这个数百人的小部落,依靠着陇南山地的哺育,从礼县发端,顺着渭水河谷,从西而东走到秦州(今天水),再走到咸阳,在600余年间逐渐扩大领地,最终建立起强盛一时的超级秦帝国。 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在渭水上游的陇西道进军陇右,与魏军展开拉锯,成就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佳话。 东晋十六国时期,生活在渭水上游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崛起,后迁往全国各地,其中李渊一族推翻隋朝,建立了唐朝,奠定了大唐盛世的基础。 可以说,渭河是一条承载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人文和中华民族对其有深厚感情的英雄河、母亲河。“三源孕鸟鼠,一水兴八朝”,渭河源是周、秦、汉、晋、北魏、北周、隋、唐中国历史辉煌时代的渊源,是华夏文明的血脉之源,是秦陇大地的情感之源。正因为渭河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得渭河流域历史遗迹和文化遗址俯首可拾,也使渭河在时间维度有了无比的张力! 渭河源头瀑布 在秦安,渭河支流——清水河在这里静静地流淌。8000年前,农业文明就在这里开始了!8000年前的原始部落,7000年前的防火理念,6000年前的彩雕,5000年前的宫殿,大地湾——惊现了史前人类居住了3000年的大型遗址!几千年前,人们就择水而居,依水而生。水滋润了人个体的生命,养育了庄稼,馈赠了粮食,给人们提供得以生存最基本的物质资料。这时候,人与水的关系表现为一种最直接、最朴素的农耕文化!几千年来,对水的渴求,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生存伟力。这种神秘的命运至今还徘徊在渭水流域,甚至整个大西北! 岁月悠悠,历史的长河,犹如斯河, 一条河流,竟然暗藏着事关数个王朝的兴衰的密码。 【渭源民间故事】品字泉的传说 鸟鼠山位于甘肃省渭源县以西,是渭河的发源地。其主峰在县城西南二十五公里处,上有沟壑三条,称之为“三条沟”,清泉三眼,称为“品字泉”,是渭河的直源。 逸鞭泉 逸鞭泉据说是唐王李世民遗失马鞭的地方。传说李世民西征时曾路过此地,在泉中饮水时不慎将马鞭遗失到泉中,打捞多时也没有出来,便在此写了“逸鞭”二字作为记号,当他班师回朝到长安的时候,发现他的马鞭在渭河上飘着。原来唐王的马鞭顺着渭河的暗流到了长安,从此,人们得知渭河除了地上的名流,还有底下的暗流。因为皇上写过“逸鞭”二字,此泉便成了“以鞭泉”。 禹仰泉 “禹仰泉”据说是大禹治水时到过的地方,传说大禹治水时,与共工作战,正当人困马乏,难于支撑的时候,来到了这个泉边。士卒们喝了泉边之水,顿时精神抖擞,一举战败共工,取得了治水的胜利。为此,大禹曾在此设坛祭奠,称其为神泉。后来,人们便将此泉称为“禹仰泉”,并在此修了座“禹王庙”,以纪念大禹。 吐云泉 吐云泉在“三条沟”中间叫做“池沟”的一条沟里。泉是渭河龙王的“龙池”,也是渭河龙王行云布雨的地方。当地群众每遇旱情常来次求雨。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陕甘两省大旱,官家、乡绅、民众都来此求雨。有一个叫花子也来看热闹,他偷喝了乡绅们抬的供酒,晕倒在泉边的一片林子里,一觉醒来,才发现求雨的人都走光了,正欲起身,忽听到一阵水声,只见从渭河龙王的龙池里钻出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坐在池边一个石头上吸开旱烟了。老爷爷吐一口烟,天上就出现一片云彩,在吐一口烟,天上又出现一片云彩……吐着吐着,天上便浓云密布,大雨滂沱。原来,渭河龙王就是这样行云布雨的。这件事被叫花子传遍乡里。从此渭河龙王发雨的方法变了,它再不出来吸烟了,只在里面放烟泡,所以,没当这个泉水中冒泡的时候天就要下雨。渭河王爷的龙池亦被叫做“吐云泉”。 作者 桂维民(笔名:桂子),西北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著有词集《行吟录》《丝路寻踪》《古韵新咏》。 艺术总顾问 / 刘新权 艺术主编 / 李新平 主编 / 鸣人 编辑 / 游离 曼玉 排版 / 路旁的树叶 校对 / 里木 法律顾问/赵黎明(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席、高级合伙人、陕西省律师协会名誉会长) 王浩公(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主任、陕西省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