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10日)的A股是在万众期待中开盘的,三大指数均跳空高开。 市场如此积极地看涨做多,源于昨天(12月9日)盘后公布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结果。政治局会议用“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明年的经济工作定调,这意味着,政策“组合拳”升级,财政政策从“积极”到“更加积极”,货币政策从“稳健”到“适度宽松”。 值得一提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持续了14年,如今又转回“适度宽松”。措辞一变,风向一转,在这个冬天,政治局会议提前释放出政策的春意,也让市场更加期待即将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海外中国资产已经闻风而动,当地时间12月9日,在美股三大股指纷纷回调的情况下,作为中国公司在美市场表现重要衡量标准的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逆市收涨8.54%。 新华社资料照片 专家预期:本轮经济刺激力度不会低于2008年 从实践看,货币政策基调由紧到松依次可划分为“从紧”“适度从紧”“稳健”“适度宽松”和“宽松”等区间。但货币政策的取向无论是“稳健”还是“适度宽松”,根据1994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总则第三条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自2001年以来,央行只在2009年至2010年间使用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撰文称,“因为2007年次贷危机后,2008年我国采取经济刺激策略,既然经济刺激是2008年年底颁布的,那么宽松货币自然是在2009和2010年。也就是说,我国正在进入新一轮政策刺激周期当中,本轮经济刺激的力度,个人认为不会低于2008年那次。” 但是,中央财政多出来的开支应该怎么花?盘和林表示,这会和2008年时有很大不同,“2008年强调的是规模,而2025年强调的是质量,中国财政政策更加注重‘有效’投资,所以,我认为会花在两个领域:一个领域是民生,养老、医疗、教育等,另一个领域是科技,基础研究的经费会有显著提升。” 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在盘和林看来,政治局会议的定调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主基调,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是明年中央财政预算和货币政策制定的基础,当前基调已经确定,具体增长几个百分点的财政赤字率还需持续关注。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整体上看,国内宏观政策有望重点围绕稳经济、防风险、稳预期及促改革展开。目前国内经济正处于复苏阶段,因此需要继续加大生产供给端的支持力度,以稳定就业并促进居民增收。同时,还需要继续加大稳定楼市和股市的力度,畅通内循环增强复苏预期,进而促进消费和内需的复苏。” 有望继续降准、降息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货币政策的宽松走向有迹可循。今年6月,央行行长潘功胜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上首次提出,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 潘功胜当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同时仍面临一些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央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支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当前物价水平持续偏低,有效需求不足,2025年逆周期调节需求上升,直接推动央行货币政策基调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 “不排除2025年通过较大幅度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行等方式,继续对居民房贷实施较大力度定向降息的可能。”在王青看来,这是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关键一招。与此同时,在金融“挤水分”效应减弱后,明年新增信贷、社融规模有望恢复较快增长。另外,2025年汇市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但不会动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 对于修改措辞,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语义清晰,即“应松则松,需紧则紧”。但是市场主体常判断不好何时是“应松”的,何时又是“需紧”的,以至于弄不清对应的政策是扩张的,紧缩的,还是中性的。所以,在实践中“稳健”这个表述有可能不够具象和鲜明。但是该表述使用的时间颇长,已形成习惯成自然的惯性,修改它需要很大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