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生 今夏脱口秀综艺重回荧屏,爱奇艺的《喜剧之王·单口季》和腾讯视频的《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相继推出。《脱口秀大会》曾经的各位主力分散在两档节目中亮相,同时还出现更多线下脱口秀新人和跨界选手,他们时常表现得比老将更亮眼,真有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意思。 内容和结构 《喜剧之王·单口季》中,组团参赛的三名德云社相声演员为节目增加了看点。尚九熙和阎鹤祥在表演中都说,“有人说,相声演员说脱口秀是降维打击。”这个观点给出一个将相声和脱口秀进行比较的切口。 一个作品的完成是文本和表演的结合。脱口秀最知名的口号是“每个人都可以当五分钟脱口秀演员”,其中隐含的意思是,谁这辈子没经历或见过几件有趣的事呢?谁又没跟别人分享过有趣的事呢?既然在闲谈间可以愉悦朋友,大体也能够愉悦观众。 而把经历见闻变成舞台表演内容,却并非人人可为。也因此,脱口秀演员特别重视文本创作。每个脱口秀演员都有自己原创的文本,难以想象多个演员共用同一文本的现象,也少见脱口秀演员反复表演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文本的情况,这和相声有很大不同。独特出新的梗,是脱口秀演员安身立命的根本。 在内容创作方面,近十来年,已很少有相声演员能拿出如上世纪80年代《虎口遐想》《小偷公司》这样脍炙人口的作品了。如今的情况是,某个演员的身份是“著名相声演员”,公众对他的表演风格也有所了解,但要说出他的代表作就难了。 阎鹤祥在《喜剧之王·单口季》首轮表演中提到,脱口秀演员常用“我是某某”结束,在这句前面往往会说“就讲到这儿吧”。这反映出脱口秀作品的结构有时并不完善,需要一个“硬结尾”做底。其实相声作品在结构上曾经很有优势,不论传统作品还是新创作品,除了文字游戏类的作品,都能以起承转合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但现在相声舞台上大量新创作品都是零碎笑话集锦,主要靠“人保活”;传统作品也往往成了零碎笑话的附属品——至于零碎笑话后面接的是《打灯谜》还是《写对子》都不重要,只不过是为了证明今天的演出和相声这门艺术还有点关系。 专业和实践 那么在表演方面,如今的相声演员能对脱口秀形成降维打击吗?相比起来,相声表演似乎更“专业”、更“正规”。它有丰富成熟的专业技巧,需要专业训练;作为一个学科,相声教学已经设立院校专业,有培养体系和完整教材。即便是传统的师徒口传心授,也有相应的教学方法。而国内针对脱口秀的系统教学体系还未形成。 在实践方面,阎鹤祥曾在《吐槽大会》上拿过亚军。这次在《喜剧之王·单口季》的舞台上,阎鹤祥用自己和郭麒麟(当时坐于嘉宾席)的关系开场,持续输出,内容劲爆,一定程度上倒体现了脱口秀“冒犯”的精髓。但如果郭麒麟没在现场呢?阎鹤祥第二轮出场再说同一话题,效果就不如首场。除了自身行业的段子,他两次表演中都讲到自己在异国旅行的见闻,本应丰富生动,但观众反应都比较弱,可知阎鹤祥在内容和结构编排、脱口秀表演技巧运用上存在不足。而他两名师弟对相声学唱技巧的使用和传统相声桥段的化用,没有为演出提供加持,表演相对平淡。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影视演员、说唱歌手、前足球运动员在脱口秀舞台上时有精彩表演。事实上,这些跨界到脱口秀舞台的演员,往往自身并不擅长创作脱口秀文本,将经历化为精彩的段子,更多是专业编剧的功劳;至于现场表演,个人能力似乎比行业背景更关键。而且这种表演多是一过性的,难以持续。脱口秀虽然看似并不十分复杂,但没有长期实践的磨砺,不能掌握脱口秀作为一个艺术门类的创作和表演规律,保持较高的创作水准和表演状态,仅凭自身独特职业的积累,怕是走不远。 破圈和被破圈 相声演员很难在脱口秀舞台上形成降维打击,另一个原因是相声本不擅长直接输出观点,即便是过去讽刺意味很强的优秀相声作品,对于社会普遍认同、达成共识的观点,相声演员做的更多是将其故事化。这和脱口秀强调输出观点、标新立异的追求有很大不同。这也是相声演员对接脱口秀需要调试的地方。 有趣的是,在此次德云社三名演员的表演中,犯了一个脱口秀一直被诟病的毛病——内部梗。三个人选择的话题总是围绕“我单位”“我师父”“我搭档”,这需要观众对德云社运行体系、师承关系有些了解才能明白。一场演出中同样的事被三个人说了三次,结果是说的尺度最大的胜出了。 回望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的优秀相声作品,都是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敏感观察,生活在其中、为同样问题困扰的公众,自然能产生共鸣。相比之下,现在相声演员对社会观照明显少了。而当接触到以共鸣于现实而见长的脱口秀时,就更显出有些相声演员的舒适圈真的很小,这也折射出某些演员自身修养、学习思考能力的欠缺。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演艺行业,相声演员涉足综艺、影视的不乏其人。喜剧综艺《喜人奇妙夜》中,相声演员金霏、陈曦首轮即被淘汰,阎鹤祥、李丁虽然进入夺冠小组,也基本充当配角。近年来相声人的电影试水也没给观众留下太多印象,可见破圈不易。 脱口秀行业同样也在破圈和被破圈,各行业背景的人涌入其中,在脱口秀这个行业里成名的又去尝试影视剧、综艺。但是不论什么艺术门类的演员,都该先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再去看能不能上山采果,下河摸鱼。当然,自己地里结出的最好是作品,而不是粉圈。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