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陈植     12月18日,据《金融时报》报道,央行约谈本轮债市行情中部分交易激进的金融机构,并提出一些要求,包括要密切关注自身利率风险等风险状况,提高投研能力,加强债券投资稳健性,依法合规开展投资交易。   据悉,央行近期已经严厉查处了一批涉嫌出借账户、扰乱市场价格、利益输送、内控缺失等违规行为的机构,同时正在全面摸排违规行为线索,后续将保持常态化的执法检查,对债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一位银行理财子公司人士向记者透露,在约谈后,当天下午他们紧急举行会议,决定降低长期国债持仓风险敞口同时暂停长期国债价差交易策略。   12月18日当天下午,已有金融机构迅速减持长期国债。截至当天收盘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在1.76%,较前一个交易日创下的年内点1.699%有所回升(债券价格相应下降),3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在2.01%,较前一个交易日创下的年内低点1.946%反弹。上述银行理财子公司人士向记者直言,“配置盘抢筹长期国债热情将有所降温。毕竟,一旦金融机构因涉嫌债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被调查,相关债券团队年终奖几乎‘泡汤’,因此没人愿‘冒险’。”   据悉,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一年期同业存款利率(1.69%)的利差优势不到9个基点,导致更多配置盘资金从同业存款流向10年期国债的意愿有所下降。该理财子公司人士表示:“除非银行负债端的同业存款利率进一步下降,否则多数金融机构不愿冒着政策风险,去追逐微薄的利差收益。”此外,对本月央行在国债二级市场买短抛长力度加大的预期升温,也导致越来越多金融机构不敢再贸然押注长期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下跌。   12月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跌破2%后,快速跌向1.7%一线。这背后,是众多金融机构纷纷抢筹长期国债。近日,国海证券分析师靳毅发布最新报告指出,在过去两周长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期间,10年期国债的主力买入机构由基金转向银行,30年期国债的主力买入机构则是基金和保险。   据悉,基金“抢跑动力”很强,配置主要集中在国债方面,对10年和30年国债净买入量都远超季节性,持仓久期明显拉长。   保险资金在持续积极配置地方债同时,也开始加仓超长国债。尽管近期30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但出于回补久期、迎接明年“开门红”的需要,保险对30年期国债的净买入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在12月11日债市一度出现回调期间,保险在当天抄底增持30年期国债的规模达到140亿元。   大型银行也在近期持续拉长“久期”。过去两周大型银行整体增配5-7年、7-10年国债,且规模不低,整体持仓久期有所增加。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补充8月银行卖债的久期缺口。此外,上述银行理财子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各路金融机构之所以积极抢筹配置长期国债,一方面,12月实施的《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自律倡议》,不少配置盘资金从同业存款转向长期国债锁定更高的资产配置收益率;另一方面,随着降准降息预期升温,配置盘机构认为未来长期国债收益率中枢将低于当前,纷纷提前抢筹锁定更高的收益率。   在上述理财子公司人士看来,12月以来长期国债收益率下跌速度有点“快”,过去两周10年期国债收益率累计下行逾30个基点,这在今年“债牛”行情期间也不多见。据悉,这种下跌速度容易形成市场一致性单边看跌长期国债收益率预期并自我实现,更多资本纷纷入场押注长期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下跌,而债券投资价格波动风险与资产配置利率风险也骤然加大。   他告诉记者,被央行约谈后,其下午举行紧急会议决定,在调降长期国债持仓风险敞口同时,转而增持长期高信用评级城投债与银行二级资本债替代,从而稳定理财产品收益率。此外,其内部也重新审视持债久期与产品存续期匹配问题,避免短期理财产品为了博取高收益而大量配置长期国债,反而存在期限错配风险。   此外,也有金融机构认为,此次央行约谈的主要目的是缓解长期国债收益率过快下跌。因为长期国债收益率下行速度过快正导致中美利差倒挂幅度走阔,不利于人民币汇率平稳波动。   截至12月18日22时,受近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快速下行至1.7%下方影响,10年期中美国债收益率倒挂幅度扩大至-265个基点,有海外量化基金因技术性增加了离岸人民币空头头寸套利。   截至12月18日22时,离岸市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徘徊在7.2925附近,距离7.3整数关口仅有“一步之遥”。前述银行理财子公司人士也认为:“不排除央行约谈这些金融机构,也有一定的稳汇率意图。”   平安证券认为,债市下行最快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短期或偏震荡,后续债券走势还需更多关注资金面。尽管12月债市有一定的季节性优势,但历经近期迅速走牛后,市场对宽松预期所形成的新共识可能已经成为“过去式”,长端国债若要进一步大幅下行,还需降准所带来的资金面改善。尤其是市场需关注下周末1.45万亿元MLF到期后的资金面情况。若降准落地带来资金利率中枢下移,可能为未来债市收益率下移带来新的突破口;若MLF到期前降准落空,资金面继续收紧,债市可能面临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