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际春同志的革命经历复杂而又惊险,他原本是三民主义的信徒,曾对孙先生十分仰慕,大革命期间,他活跃于湘南一带,与诸多共产党人一起组织农民、工人群体展开斗争,抨击封建、军阀势力,为自身争取权益。 但在1927年,蒋介石开始大搞独裁,肆意残杀革命同志,张际春由此对国民党彻底失望,他遂转而加入红色阵营,成为一名光荣的无产阶级斗士。1928年,他参与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随后在朱老总的带领下前往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合兵一处,红四军建立后,张际春被任命为团党委会主任,主管政治工作,职级与团政委相当。 1929年,张际春又被转调到宣传部门工作,历任师、军团宣传部长,他的文笔十分出众,总能用最简单的文字讲述最深刻的道理,令读者茅塞顿开,毛主席因此对他很是器重,曾多次授意朱老总对他重点培养。 1934年,博古和李德在掌握了红军军政大权后,开始大搞“左倾”,盲目与国民党军展开军事斗争,结果导致红军连吃败仗,各部队损失惨重,官兵们怨声载道,军心严重不稳。张际春得知此事后,当即写了一封信给博古和李德,请他们改正错误、悬崖勒马。但谁料此举竟激怒了博古,他转而给张际春扣了一顶“右派”的大帽子,并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3天后,张际春遂被降职,转往某团担任后勤部长。长征开始后,张将军跟随红5军团一起行动,并参加了后续的娄山关、乌蒙山战役。1935年中旬,张国焘意欲“另起炉灶”,分裂革命队伍,张际春对此坚决予以抵制,他自始至终与毛主席站在一起,坚决拥护毛主席的领导。 抗战时期,张际春主要在后方工作,负责纪律整顿、政治宣传等事务,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判官”,在官兵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解放战争爆发后,张将军被调到刘邓大军中任职,1947年,他跟着刘、邓二位首长转进大别山,1948年底,他又参与了淮海战役,居功至伟。建国后,他长期在西南军区任职,主管维稳和农村改革工作,1954年,他被调入中宣部担任副部长,实际上已经脱离了部队,他的党关系也从西南军区迁移到中宣部。 1955年,中央军委举行大授衔的时候,本欲授予张大将军衔,但毛主席却认为,他已经不再隶属部队,理论上不能参与授衔,因此便提笔将他的名字从大将名单上划去。张际春虽然没有获得任何军衔,但这并不影响他的仕途,他后来仍旧受到了毛主席的重用,不仅被选为政协常委,而且还当上了中央委员。 1966年,动荡爆发之后,大批居心叵测者开始对张际春施加攻击,指责他犯有“右倾”错误,同年,陈伯达在北京市体育场召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批斗会,矛头直指张际春。1967年,陈伯达又再度给张际春“扣帽子”,说他“反党”、“反革命”,张际春曾尝试为自己辩解,但收效甚微。同年,张被又被关入监狱接受隔离审查,期间他经常遭到无端攻击,这给他造成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伤害。长期的抑郁之下,他的身体状况也逐渐恶化,他的心脏和肾脏接连发生病变。 但居心叵测者却不允许他到医院接受治疗,甚至连药都不给他服用,这导致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到了1968年中旬,他的精力已经快要耗尽了,他自知恐怕无法逃脱此劫,便强撑着提笔写了一封遗书给家人。当年9月,他不幸病逝。动荡结束后,党中央开始重新调查张际春的案子,并于1978年为他平反,恢复他的一切名誉。1979年初,党中央为他补办了追悼会,并将他的骨灰安置在八宝山。 张际春的子女也都是优秀才俊,尤其是长子张晓刚,自幼聪慧、机敏,而且为人热情厚道,很讨大家喜欢。18岁那年,张晓刚在父亲的安排下入伍参军,曾在兰州军区某部服役,历任见习排长、团侦察参谋。80年代末,张晓刚退出现役,转而投身商海打拼,很快便大获成功,成为身价过亿的人民企业家。现如今,张晓刚也已经退休,他在闲暇的时候还会参加一些红色活动,传扬革命精神,播撒共产主义火种,鼓励新一代青年继续砥砺前行、奋勇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