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近日,《国资报告》杂志2024年第12期刊发《中国电科: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打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国重器》,深入展现集团公司加快提升战略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加快转型发展,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践成果。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考察调研时指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必须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系统布局关键创新资源,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 作为拥有电子信息领域完备科研创新体系的大型科技集团,中国电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创新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加快提升战略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加快转型发展,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牢记“国之大者”,努力在新型举国体制中发挥更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纵观世界历史,科技创新是现代化进程的发动机,谁站在科技创新前沿和制高点,谁就走在现代化发展前列。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中国电科坚定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责任,加快推动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从国企思维转向国家思维,发挥自身科研和产业优势,努力在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和国家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勇担使命。 持续推进业务布局调整。牢牢把握党中央对中国电科的战略定位,召开提升战略能力研讨会凝聚共识,针对体系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提出“一巩固三做强”顶层业务布局,即巩固发展尖端装备优势,做强体系、做强基础、做强新域新质。其中,“巩固发展尖端装备”主要是发展雷达探测、网络通信、电磁防护、卫星导航等领域高端信息化装备,“做强体系”主要是为用户提供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做强基础”主要是支撑保障电子基础领域自主可控,“做强新域新质”主要是瞄准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利用。强化系统观念,加强顶层谋划和体系化建设,建强总体力量,推动总部相关部门改革,增强技术的前瞻性、系统性研究布局,强化集团技术决策与管理决策的耦合协同。逐步构建以战略投资为主的多种投资模式,推动资金、人才、平台、政策等资源要素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近几年中国电科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一直位居央企前列,2023年申请专利、授权专利分别同比增长14.5%和15.1%,创历史新高。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推动10余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着力增强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作用,强化协同开放、务实担当,建设创新联合体,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战略合作,形成较为完备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创新生态链。目前,中国电科已建成4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5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5家,技术优势正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 坚持自主创新,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当前,大国博弈竞争加剧,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我国发展面临外部人为制造科技壁垒、试图割裂全球创新链产业链等诸多挑战,其中电子信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仍然突出。 中国电科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聚焦“卡脖子”难题开展全链条分析、集群化部署、体系化攻关,积极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努力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堵点、断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电科牵头和参与研制的18个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数量位居央企前列。 坚决完成好国家重大工程。承担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北斗组网、国产大飞机等重大工程关键任务,创新研制空天测控、通信导航、数据采集、新型能源、微特电机等领域系列核心产品,为空间站建设与常态化运营、全球首次月背取壤、C919商业首航等提供尖端电子信息装备。深度参与多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研发可移动反射面面板,为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提供关键天线,以锻造“大国重器”带动产业体系向高精尖发展。 夯实高质量发展产业基础。瞄准先进装备、基础材料、高端芯片等堵点卡点集中发力,“以用促研”推动补链强链。国产8英寸化学机械抛光设备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离子注入机产品谱系实现28纳米以上工艺全覆盖、入选2023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北斗、卫星通信等多类芯片年供货量超亿颗,为国产旗舰手机提供关键支撑。5G基站氮化镓功放芯片市场份额国内第一,新能源汽车用碳化硅MOSFET元器件出货量突破2000万只,累计上车超200万辆,让越来越多的国产新能源车用上“中国芯”。 保障国民经济关键行业安全。为地方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总体设计、产业落地、平台建设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从芯片模组、信息设备、飞机平台、低空空管到应用服务的全链条覆盖,自主研发的空管自动化系统覆盖全国75%空域,累计安全运行约200万小时。锐华嵌入式系统填补国内能源主控系统空白,累计装机风电、水电、火电主控设备千余套。发布规模化、量产级开源安全车控操作系统“小满”,车用基础软件供应70%以上国产汽车品牌。“睿知”系列工业软件为航空、航天、船舶、电子等15个关键行业提供服务,助力重点型号飞机协同研发效率提升30%,核心元器件质量保障周期缩短20%。 数智赋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适应数实融合发展趋势,积极利用数智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原创性、颠覆性技术供给创造新产品、开辟新赛道、催生新产业。“观澜”大模型达百亿参数规模,在制造业、电力、煤矿、水利等领域形成一批行业垂直大模型,获得工信部模型开发5级(卓越级)评级。围绕人机混合智能、自主无人系统等领域加快创新步伐,全品类移动机器人累计下线10万台,服务上千家客户。助力数字生态治理体系建设,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在鄂、湘、川、滇等8省落地,打造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监管平台,预警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守护好绿水青山。 持续深化改革,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只有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才能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也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 中国电科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突出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务实导向,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制度机制,完善管理模式,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完善科技创新的机制保障。深化集团内部协同机制建设,聚焦项目谋划、技术攻关、任务研制、市场开拓等领域,通过任务捆绑、业绩双算、指标单列等方式凝聚攻坚合力。以促进主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一企一策”推动12家成员单位开展差异化管控,全面推行差异化考核,强化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等鲜明导向,以赛跑、对标等机制鼓励成员单位“摸高跳远”。目前,中国电科已经有13家纳入“科改”“双百”企业,员工持股覆盖百余家成员单位、2万余人,涌现出海康威视、太极股份、电科思仪等一批知名品牌,集团整体入选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名单。 夯实科技创新的人才根基。坚持产业布局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积极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开展“科技尖兵、科技方阵”建设行动,组建集团研究生院,与清华大学、电子科大等几十家高校紧密合作,联合培养工程硕博士近千人,建立特殊人才“一人一策”支持机制。打破学历、年龄、职称等限制性条件选拔使用人才,推动薪酬收入分配向科技骨干和一线员工倾斜,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脱颖而出。总师队伍中45岁以下青年人才占比超60%,2名个人和2个团队获首届“国家工程师奖”。 营造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加强典型选树,“预警机之父”王小谟院士获得“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集团公司向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颁发科学技术功勋奖,大力表彰优秀科技成果和人才,编印《征途漫漫奋斗者》系列丛书,讲好电科人科技报国的感人故事,勉励全系统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聚焦重大任务建立党员攻关团队,开展多层次、立体化党建联建共建,强化产业链创新链党建赋能,加强员工关心关爱,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营造开放包容、团结协作的良好环境。 中国电科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努力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电科篇章。 (转自:电科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