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适种 技术组合拳去盐除碱   除了耐盐碱品种打下的基础,以地适种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则是破解土地盐碱化的另一把钥匙。   “向盐碱地要粮食,最难的就是如何在作物生长全周期破解土地盐碱化。我们在AT1示范田综合使用了包括暗管排盐、耐盐作物及品种筛选、配套盐碱地种植技术等去盐除碱的技术组合拳,治理效果非常明显。”先正达集团中国旗下公司中化农业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MAP)西北大区项目经理胡元峰说。经过一年多的治理,这片原本像盖了白被子的中重度盐碱地块,土壤含盐量已降至36.5%。,盐度下降20%,碱度下降60%。预计三年后,这片土地将重获新生。   AT1高粱示范田是中国中化开展盐碱地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当前,中化农业MAP西北大区已在河套地区开展了大量盐碱地综合治理的试验示范,取得重要突破:区域内采用MAP技术解决方案的盐碱地土壤耕层盐分在作物生育期从2%。-9%。稳定下降到0.6%。-3%。,由轻中度盐碱地降为轻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玉米出苗率提升8%-15%,青贮玉米亩产达到2.4吨;轻度盐碱地籽粒玉米产量提高10%左右,玉米亩产干粮达到1600余斤。   “引入中化农业MAP这样的社会化专业化力量,盘活了荒地盐碱地,提升了耕地整体质量,节约了水资源,提升了种植水平,籽粒玉米和青贮玉米较项目实施前亩均增产15%。”大武口区委书记汤瑞表示,下一步,将在土地盐碱较重的区域扩大推广。   先正达集团中国战略创新部科技规划总监李波介绍,目前,集团通过“良种+良法”配套推广优势,持续强化产业链协同,推出综合治理解决方案,在内蒙古、宁夏、吉林、河北、山东等地建成11个示范区,累计治理了16.5万多亩盐碱地。   构建盐碱地全产业链发展新路径   如何开发利用好盐碱地,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先正达集团中国项目团队正谋划与当地农、牧、畜、酒等下游企业联合实施盐碱地优质粮、饲草等特色产业项目,协同产业链上的企业,共同将盐碱地综合利用从改土、种植,延伸到农产品加工、销售,不断挖掘提升盐碱地价值,为河套地区盐碱地拓展增产增收之路。   “中化农业MAP团队正积极推动与当地下游企业星海酒业就盐碱地高粱进行产销对接。”胡元峰表示,MAP根据下游企业对原粮的品质要求,在高粱生长的全周期进行针对性种植管理,让收获的第一茬AT1高粱真正发挥价值。   在位于石嘴山市平罗县德润农场近两万亩的玉米地里,中国证券报记者看到,一辆大型联合收割机正等着收割玉米。“经过项目团队的努力,这块盐碱玉米地出苗率达到82%以上,比往年农户自种出苗率大幅提高。从目前的长势看,土壤改良效果显著,预计青贮玉米产量较去年增长10%以上。2025年,项目团队将与德润农场共同扩大合作面积,并与其他区县达成意向,开展高标准农田运营服务。”中化农业MAP西北大区总经理杨金光介绍,中化农业MAP项目团队也将协同德润农场积极对接下游企业,助力拓展销售渠道。   通过产业链协同,全流程开展盐碱地治理利用;推进土地改良、品种选育、高效种植,在盐碱化程度不同区域应用集成化综合治理方案;探索推广盐碱地产业发展模式……作为全球规模领先的综合性化工央企,中国中化正助力包括宁夏在内的广大西北地区更多盐碱地成为大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