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资深研究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金融大模型的应用,将会对金融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大模型的应用,不仅要重构银行业务的流程,银行内部组织架构和银行服务的模式,会带来一个全方位的深刻的变革。  肖钢分析了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他指出要特别关注技术成熟度、政策支持度和场景匹配度。肖钢认为,因为金融业对于准确性、精准性的要求特别高。另外对风险外溢的防范要求也非常高,技术成熟度是决定大模型在金融领域应用的重要因素。当然,这也是相互成就、相互促进的过程。  现在大模型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特别是金融领域的应用。“我们也观察一些大模型,机器虽然没有正儿八经说胡话,但很多场景下是正儿八经说“车轱辘话”、说反复的、原则的话,由于种种原因,很难深入下去。”肖钢表示,一方面由于技术本身有些缺陷,不能满足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另外一方面是很多大模型没有经过专有金融领域,特别是细分行业的数据训练,当然机器也就学不好。技术的成熟度对于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推广非常重要。  谈及中国和美国金融业应用大模型的区别,肖钢指出,我们的定位不是替代现有的员工。美国的劳动力特别贵,成本很高,所以他们使用大模型的内在动力是更少的人、用更多的机器替代。而中国,不是替代人,主要定位是赋能人,依靠大模型巨大的泛化能力,帮助员工提升效能、提升效率。利用大模型,不简单是节省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利用大模型的技术赋能所有员工。  AI对金融业的赋能前景广阔,但投入成本也很高。肖钢指出,金融业大、中、小金融机构情况不同,实际不一定都使用大模型。要根据不同的业务、不同的机构的规模、不同的客户群体等情况,大模型和小模型相互协调、配合,混合使用。  对于小金融机构而言,大规模的投入、训练,就是“杀鸡不用牛刀”。肖钢表示,小金融机构的很多业务,特别是细分的业务,用小模型其实还好用,而且性价比好,而且还更准确。所以要把大模型、小模型结合起来,不是每个机构都一定要用大模型。  “当然,中国的小金融机构还有一个问题,解决他们的困难,首先要解决他们业务模式的问题,而不是技术的问题。”肖钢称,小金融机构现在的生存、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不是技术带来的,而是公司治理、业务模式、发展战略上怎么样做出特色化、差异化的业务模式,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肖钢建议,要先完善中小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风控管理机制和业务模式的确定,再考虑模型的应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