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7月份以来,银行密集停发多款信用卡产品,引发消费者关注。多家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宣布,在未来几个月内将下线多款信用卡产品。   有消费者担忧,信用卡停发是否会伴随金融服务“缩水”?持卡人一旦遇到损坏换卡、挂失补卡或者到期换卡等情况,银行服务能否保障到位?停发信用卡之后,相关功能权益及收费标准是否保持不变?   “银行信用卡产品要做到‘停卡不停服务’,确保持卡人的权益不‘缩水’,服务有保障。要在持续拓展服务场景上下功夫,关注食、住、行、娱、购等创新场景的获客。”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邵科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7月份以来,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宣布停发部分信用卡产品,停发的信用卡主要集中在联名信用卡、主题信用卡、普通信用卡等。   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公告称,因信用卡整体产品升级优化及结构调整,该行将于2024年9月10日起停止新增发行6款信用卡产品,包括平安银行好车主白金卡耀享版、平安银行好车主白金卡耀享版LED、悦享白金卡书香徐州版、平安银行好车主白金卡PLUS2.0版等。   农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公告称,因业务调整,2024年9月1日起,将停发国家宝藏信用卡;8月23日起,将停发27款信用卡产品,包括兔年生肖卡、漂亮悦己VISA信用卡、银联公务卡(白金卡)、海航联名卡(VISA白金卡)等。专家认为,多家银行密集停发多款信用卡的背后,是银行信用卡业务正在告别“规模为王”的经营思路。“经过多年‘跑马圈地’的高速增长,信用卡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交易规模增速放缓,不良率有所上升,部分信用卡的持卡人活跃度以及消费额度不高,收益难以有效覆盖获客、运营等成本,银行亟需调整策略进行‘瘦身’。”邵科对此分析认为。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支付体系运行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总量继续减少,和2023年末7.67亿张的总量相比,减少约700万张。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人均持有银行卡数量6.97张,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4张。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银行信用卡也并非单方面缩减,而是在信用卡新规下,各银行机构开始探索新打法,向“精耕细作”不断转型。   例如,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前夕,国内10余家银行推出Visa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主题信用卡,为消费者提供便捷、多样化的跨境支付选择。   再如,今年8月1日,民生银行与沃尔玛旗下山姆会员商店合作打造的民生山姆联名信用卡上线,开启深耕零售市场;8月8日,曾是国内首张联名卡发行方的招商银行信用卡与B站合作,推出招商银行bilibili干杯信用卡,根植年轻人、二次元消费市场。   可以看到,信用卡业务深耕特色场景需求,已逐渐成为多家银行精细化运营策略。目前,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刺激消费,不断创造出新的消费热点,也为信用卡业务获客活客提供了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