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预想中的邮轮旅行旺季没有如期而至。 先是“价格战”硝烟升起。搜索各大邮轮品牌8月暑期路线,5至6天的国际航线2000多元起步成为常态。事实上,早在暑期开始前,就有消费者发现部分邮轮推出了甩舱活动(尾单),“邮轮价格大跳水”一度登上热搜。 接着是今年在华复航的两大国际品牌皇家加勒比、MSC地中海邮轮先后宣布“爽约”天津母港,原计划的2025年中国部分航线被取消。 无独有偶,越来越多的外国航司也于近期宣布砍掉复航不久的航线,暂离中国市场。 从炙手可热到仓皇旋踵,昔日各大邮轮、航空公司前赴后继发力中国市场,如今为何出现这样的“大反转”?欢迎走进本期搜狐旅游「行业观察」。 01 “不卖是亏,卖了血亏” 2024年本是中国邮轮的“复苏元年”,经历疫情重创的国内邮轮业迎来了崭新的品牌格局。外资的皇家加勒比、MSC地中海、名胜世界,国资的爱达、蓝梦之歌,合资的招商伊敦等,纷纷加码中国市场,形成前所未有的竞争格局。而暑期航线的价格“滑铁卢”来得猝不及防。 据媒体报道,7月有多艘邮轮出现尾单甩卖情况,部分航线价格下跌幅度高达30%-60%。有邮轮代理商透露,以7月某国际品牌航线为例,初上架时双人间的均价在5000元/人左右,但临近发船期,该航线内舱双人间价格仅需2500元/人左右,其所在公司亏损上百万。 不仅国际品牌,本土邮轮品牌也在跟进甩卖。搜狐旅游注意到,7月上旬,旅行社推出爱达·地中海号天津-日韩内舱尾单价,为1999元/人;东方梦想号暑期天津-济州岛5天4晚航线,内舱三人间仅1699元/人。相比暑期前售价跌幅超30%。 星旅远洋“鼓浪屿号”是两大央企打造的首艘豪华邮轮,7月底首航时却因低价引人注目。据查,8月18日天津-长崎-济州航线6天5晚内舱三人间低至1888元/人。业内人士表示,缺乏充分的市场策划和产品安排,导致其只能通过低价策略来吸引客户。 “今年暑期的邮轮市场很差。”某大型旅行企业负责人表示。一位与多家邮轮品牌合作分销的旅行社人士也对媒体称,近来销售比较吃力,“哪怕价格跳水,依然很难获客,实际成单率才不到20%。” 纵观今年暑期市场,邮轮价格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即越临近买越便宜,业内称之为“畸形”状态。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邮轮发展首席研究员谢燮表示,“通常来讲,邮轮价格应该越临近开船价格越高,这会激励消费者提早预订船票,从而给邮轮公司的运营带来确定。” 图源CNSPHOTO 搜狐旅游注意到,目前,多家邮轮企业均采用直销和代理商分销的销售模式,面对市场竞争和亏损,代理商往往采取甩舱止损,这也增加了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不卖是亏,卖了血亏。”有代理商这般形容当下的尴尬状况。 不过,目前市场上几乎没有出现邮轮“白菜价”(通常指2000元以下,‌甚至低于四位数的价格‌)。有代理商向《时代财经》介绍,因为之前“很多代理找邮轮公司闹,邮轮公司向代理商召回了一些房,不让卖尾单了,价格算是稳定了一些。” 02 旺季不旺,无奈撤离 据《人民日报》报道,今年上半年,我国邮轮旅客运输量约50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一半以上。市场复苏刚开了个头,却在暑期迎来遭遇战。 有业内人士将原因指向“市场供应过剩”,邮轮平台上船吧创始人刘建斌指出,1-5月邮轮公司才相继开启首航,邮轮供给相对较少;但到了7-8月,市场的供给一下子翻了数倍。“暑期上海港口的竞争十分激烈,且都是载客几千人的大邮轮。” 此外,邮轮旅游口碑深刻影响着消费者需求,社交媒体平台更容易将问题传播放大。复航之年国内邮轮准备不够充分,令游客对服务、硬件、餐饮、岸上游等环节发表诸多不满。 图源@唱歌的人不许掉眼泪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搜索“邮轮游”,首先跳出的不是优雅奢华的海上大片,而是年轻人声声劝退的“避雷”攻略。 游客黄蕾在平台吐槽爱达·魔都号就餐体验感差:免费自助餐厅排长队,“可以选的种类不多,硬菜少,好多人都在抢菜。”更多年轻游客吐槽娱乐活动单一,甚至有人调侃个别聚众跳广场舞、大合唱的邮轮为“海上农家乐”。 “没见过满载2000多人的邮轮上早餐时间只有一个半小时,最后过去只剩下两个馒头。”于是,《新周刊》发出这样的评论:从《继承之战》到《饥饿游戏》,只需要一张船票的距离。 劝退消费者的不只有邮轮自身原因。有代理商直言,暑期“旺季不旺”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力不足。不仅仅是邮轮行业,热门旅游城市三亚的酒店业、原本需求火爆的京郊民宿业同样入住率不佳。 还有越来越多的外国航司宣告暂别中国市场。英国航空、维珍航空、菲律宾皇家航空、澳洲航空等,均在近期决定停飞或大幅砍掉中国航线。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其中缘由虽有绕行俄罗斯领空的成本考虑,但更多是市场需求不足所致。 此外,美国达美航空今年早些时候亦取消了洛杉矶-上海浦东的复航计划。根据预定系统显示,达美在2025年3月30日之前都不会复航。 维珍航空和英国航空在暑期宣布中国航线停航 03 专家:需秉持长期主义精神 尽管中国出境游市场已迎来重启的曙光,但全面复苏的过程中仍充满不确定性。 尤其邮轮旅游,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还相当年轻。这个行业曾长期面临着“中国游客预定周期短”的挑战,而在当前消费谨慎的环境中,这种趋势愈发明显。不仅让邮轮公司看不清市场前景,也增加了代理商们的焦虑。 前不久,头部邮轮品牌皇家加勒比取消了“海洋赞礼号”的天津母港航次;另一家大型邮轮公司MSC地中海“辉煌号”也将出走中国,或调往南美。 “皇家加勒比近期取消天津航次的决定,正是市场波动和策略调整的直接体现。这一举动背后,是中国邮轮市场恢复进程的相对滞后。”中国邮轮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建斌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MSC地中海辉煌号取消12月至4月从深圳和厦门出发后,转为加入南美航线,同时在南美洲运营的,还有MSC另外五艘邮轮。 此前谢燮研究员对搜狐旅游表示,“国际邮轮市场表现良好”是国内邮轮市场面临的重要挑战。国际邮轮市场表现较好,使得众多邮轮品牌纷纷采取策略,将主要邮轮船只资源优先部署于海外市场,而在中国市场则采取了相对谨慎、小规模的布局策略。 尽管如此,有数据表明,中国邮轮旅游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到2035年有望达到每年1400万人次的规模。在与皇家加勒比、MSC地中海邮轮中国区负责人沟通时,对方均向搜狐旅游表示,目前中国邮轮市场的消费潜力很大,正因为是新兴的旅游方式,游客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较低,需要邮轮品牌和市场的教育普及。 对于新兴市场,业内专家强调,产品创新、品牌塑造、运营优化、营销策略及销售体系等各个环节,均需秉持长期主义精神。在此过程中,合理定价成为关键一环,“这样才能确保游客、邮轮、代理三方的利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