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讯(记者/王欢 摄影/王警 李杰)“吴堡的面空心心,提上两把走亲戚。”这两句俗语在吴堡当地家喻户晓,它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写照,更是对流传近千年的美食瑰宝-吴堡手工空心挂面的深情赞美。黄河水滔滔不息,见证了无数岁月的更迭,也滋养了这项独特的美食。 8月14日,“千秋一河大潮阔”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了榆林市吴堡县张家山镇尚古堂挂面加工厂,感受承千年的手工挂面制作技艺。未踏入工厂,小麦的清香便与远处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预告着一场关于传统非遗与现代匠心的邂逅。 工厂内工人正在制作吴堡空心挂面 只见一根根面条在工人们的巧手拉扯下,由原来的20厘米延展至原先的4倍,随后将其精心挂在面棍上晾晒。吴堡县张家山手工挂面技艺非遗传承人霍耀平向采访团详细介绍空心挂面的“制做秘方”,“制作这种空心挂面需经过和面、阴面、搓二条、盘条、分筷子、上大架、晾晒等十几道工序,耗时近20小时。其中,许多步骤只能依靠人工完成,机器无法替代。正是这种反复的拉扯、揉搓,让每条挂面的横切面都形成了针尖般的小孔,成品耐煮且煮后不混汤,这就是吴堡空心挂面的独特之处。” 2010年,张家山手工挂面制作技艺被列入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11年,被纳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近年来,吴堡县政府高度重视空心挂面产业的发展,围绕建园区、扩产能、拓市场、创品牌的思路,全力打造“一把挂面”经济的全产业链。如今,空心挂面产业已成为吴堡县的支柱产业,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还带动了乡村振兴。 张家山手工挂面技艺非遗传承人霍耀平向采访团介绍空心挂面“制作秘方” 霍耀平自豪地介绍:“我们家做挂面已经传承了五代,以前主要是家庭作坊,制作流程和标准大多依赖经验,产能低且市场影响力有限。但现在,在政府的扶持下,我们村就建起了很多加工厂,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个厂里的员工大多是村里的乡亲,有50多位呢。” 在政府扶持下村里建起很多空心挂面加工厂 目前,吴堡县拥有13家挂面加工企业,2023年全县手工空心挂面产量达到7000余吨,产值突破1亿元,增速高达16.48%。产品远销广州、深圳、浙江、上海等地,并首次走出国门,出口至美国洛杉矶。“我们的销量主要集中在大型连锁超市,如山姆会员店、沃尔玛等,每周都有货物发往深圳港和天津港,年产值能达到2千万元左右。”提到未来,霍耀平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还计划引进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继续开拓海外市场,让外国人也爱上咱吴堡的空心挂面。” 采访团成员陕西农村网记者王东宇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这次探访,我深刻感受到作为媒体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通过镜头和笔触,将这份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给更多人,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黄河岸畔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老一辈的吴堡空心挂面手工匠人,以手为笔,以面为墨,在黄河之畔编织着世代传承的技艺与温情,将岁月揉进这一根根细若发丝、中空如管的面条之中,不仅滋养了一方人的味蕾,更传承了千年的文化与匠心。今天,传统技艺搭上乡村产业振兴的时代快车焕发新生,吴堡空心挂面不仅在国内市场赢得了更广泛的认可,还跨越国界,成为连接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让这份古老的匠心之作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