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阁凭栏,气象昭回,京华胜概,尽收眼底,惹人勃发豪情。 ” 在云雾缭绕、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座古建筑,它以其雄伟的身姿、精美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几乎令全世界目眩神迷。 它就是位于海淀区颐和园内的佛香阁。 当清晨的熹光洒落在颐和园碧波荡漾的昆明湖上,波光粼粼间,佛香阁那金碧辉煌的身影便悄然浮现,在晨光中缓缓苏醒。 抬头仰望,只见佛香阁矗立于万寿山南麓,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中,它显得格外醒目,雄伟宽阔,气势非凡。 在这里,无论何时,你总能看到一群摄影爱好者,他们扛着“长枪短炮”,只为佛香阁而来。 01 从历史中走来的佛香阁 摄影:李国栋 遥望万寿山,佛香阁仿佛一座古老的神秘宝塔,屹立于颐和园建筑布局的中心。南俯昆明湖波光潋滟、排云殿气势恢宏,北靠佛教建筑“智慧海”更添几分禅意。 以佛香阁为中心,各建筑群如众星拱月般严整对称地展开,与起伏的山势相映成趣,显得雄伟壮观。 走近佛香阁,更觉其建筑之精美。八面三层四重檐的设计,高耸入云约40米,令人叹为观止。内部八根铁梨木大柱直通顶部,支撑着整个建筑的重量,其结构之复杂,堪称古典建筑的杰作。 图片来源:网友@奈良美年达 仰望佛香阁,琉璃瓦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斗拱飞檐翘指苍穹,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匠心独运。 摄影:李国栋 说起佛香阁,就不得不提起它的一段历史。 据专家考证,在清漪园时代,佛香阁原是一座九层的塔,叫延寿塔,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 慈禧太后在清漪园旧址修颐和园,佛香阁才得以照原样重建,成为了今天我们所见的模样。 摄影:李国栋 “佛香”二字则来源于佛教对佛的歌颂。走进佛香阁一层,便可以看到一座高五米的铜铸金裹千手观世音菩萨站像,美妙庄严,熠熠生辉。此千手观音立像有准确的记载,铸成于明万历二年(1574)三月,是明代万历年间佛像标准形制,有很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 图片来源:网友@御风而行 此外,佛像背后历经200多年仍色泽鲜艳的唐卡、佛像屏风后悬挂的乾隆皇帝于乾隆十六年御笔亲书《万寿山昆明湖记》拓片以及众多珍贵的文物、古玩,都在诉说着佛香阁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图片来源:网友@Lydia.Xu 1961年3月4日,包括佛香阁在内的颐和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摄影:李国栋 在历史的长河中,佛香阁如同一位沉稳的长者,矗立于西山之畔,静候着四方来客。 02 走向世界的佛香阁 摄影:李国栋 佛香阁建在万寿山上,阁仗山雄,山因阁秀,站在佛香阁上凭栏远眺,京城的繁华与西山的壮丽尽收眼底,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智慧结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摄影:王欣 春日,佛香阁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周围的花木竞相绽放,嫩绿的枝叶与阁身的古朴相得益彰。“绿杨烟外晓寒轻”,春风拂过,花瓣轻舞,仿佛为这座古老的建筑披上了一层绚烂的春装。 夏日,站在阁上,能感受到湖面吹来的阵阵凉风,驱散了暑气。夕阳西下时,天空呈现出绚丽的色彩,佛香阁的剪影在金色的余晖中显得更加庄重、神秘。 秋日,站在昆明湖畔,佛香阁倒影与湖畔的红叶相映成趣,湖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摄影:刘皓冬 冬日,站在颐和园豳风桥边,以桥上的窗框为前景,将佛香阁与昆明湖上的日出尽情收入画框中,即可拍摄出一张中国风拉满的大片。 冬日佛香阁的光影变幻也常常叫摄影人乐而忘返。当冬季的日光透过窗照进来,光影便映在红墙之上,并随着时间不断变换,虚实交织,如梦如幻。 摄影:李国栋 近两年来,随着摄影技术的普及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佛香阁在颐和园“发烧友”镜头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多,用他们的话来说,“每个角度都拍不够”。 图片来源:网友@sinc 除了细致入微地捕捉佛香阁的每一处轮廓与韵味,他们还痴迷于记录它随着晨昏更替所展现出的不同风情。 他们的镜头下,佛香阁仿佛被赋予了新生,流转的光影、静谧的时光,都在照片中得以永恒,让更多人得以穿越时空,感受这座古典建筑独有的韵味与生命力。 此外,佛香阁亦是众多画作的主角,画家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将佛香阁的韵味和风采定格在画布上,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这座古典建筑的独特之美,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园林画境·三山五园主题艺术展”展出作品:《颐和云烟养香阁》 颐和园之美,无需赘述,但亲临其境远比浏览千张照片来得震撼。佛香阁作为园林中的点睛之笔,更是如此。看一千次网上的照片,不及你亲眼来看一遍。与其观望生活,不如早点来游园赏景。 当然,看佛香阁也不必一定到颐和园。在附近登高远眺,亦可一览其风姿,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追“星”吗?到海淀这个新展馆~ 抬头!“胖月亮”正慢慢从海淀这里“爬”上来~ 海淀的“冷涡蓝”,你美得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