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古代中国,“九”被视为最大的单数,在奇数中居首位,因此常被用来表示最高、最大、极点等含义。 例如,“一言九鼎”形容说话分量极重;“九牛一毛”则表示数量极多中的极少部分。 而由于中国人认为水满则溢、盛极必衰,所以比“九”更大的“十”并不被人喜爱。 据《易经》中的“乾”卦记载:“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自古以来,皇帝都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又被称为“九五之尊”。 除了称谓,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殿宇楼阁及所有建筑的尺度数字也多以九为单位。 如皇帝穿的是九龙袍,住的宫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度都是九丈九尺,大门上的门钉也都是横九排、竖九排,一共九九八十一颗,这些都是长久的象征。 就连大贪官和珅在北京的恭王府也与“九”脱不了干系。 和珅恭王府的走廊、窗棂等处共装饰着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 蝙蝠谐音“福”,取福运长久之意,如再加一“福”,又是“万福”,而那一“福”,正是藏在假山里面的康熙御笔“福”字。 除此之外,“九”又是阳数之极,代表着阳刚之力、正义和权威。 在《易经》的六十四卦中,阳爻用“九”来表示,阴爻则用“六”来表示。 唐代大儒孔颖达说,七为少阳,八为少阴,九为老阳,六为老阴。 以老阳之数代指阳爻,所以阳爻皆称为“九”;以老阴之数代指阴爻,所以阴爻皆称为“六”。 而在道家哲学中,“九”常被用来象征循环不息、生生不已。 例如,“九九归一”即意味着万物终将回归到最初的本源状态,体现了道家对于宇宙生成和万物循环的理解。 ②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九”也常被用作增加文章的象征意义和深度。 而这里的“九天”、“九曲”指的并不是实际的“九”,而是代表着无限,指的是比九天更高更远,比九曲更多。 在中国民间,还有一个成语叫“数九寒天”。 意思是从冬至开始算起,每九天为一个单位,数到九九八十一天时,冬天就过去了。 这是老祖宗的智慧,是古代人们对自然节令变化的深刻理解。 ③ 喜欢历史的朋友们对“九州”这两个字应该不陌生吧? 据《夏书·禹贡》记载,大禹的时候,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战国后,“九州”便是中国的代称,而自汉朝起又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又称为“汉地九州”。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圆”是指范围。 因此,“九州方圆”,即“中国这块地方”。 所以中国人对统一的执念,真的是自古以来! ④ 在数学中,9也是一个神奇的数字。 大家可以试一下,用9乘以任何数字,再把尾数相加都会还原成9。 比如9×2=18,1+8的和等于9;9×5=45,4+5还是等于9。 将数字1至8连续相加,1+2+3+4+5+6+7+8=36,而3+6的答案还是9。 最后,大家如果有更多关于“九”的不同见解和有趣的典故轶事,都可以上线评论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