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智慧保   在预定利率下调、“报行合一”深化落地等行业大环境影响下,寿险公司上半年“成绩单”悉数交毕。从上市系寿险公司经营表现来看,上半年经营业绩整体回暖,净利润均超去年同期。   梳理6家上市系寿险板块的中报数据显示,平安寿险及健康险净利润以522.24亿元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中国人寿实现净利润382.78亿元。从净利润增幅来看,上半年6家寿险公司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其中人保寿险表现尤为亮眼,同比大增191%;太保寿险净利润同比增长43%;中国人寿及新华保险的净利润同比增幅也达到两位数。   不过,上半年上市系寿险公司保费增速有所分化,呈现“五升一降”的格局。仅有新华保险原保费规模同比“缩水”,上半年原保险保费收入为988.32亿元,同比下降8.4%。   总体来看,上半年上市系寿险公司负债端有喜有忧,“喜”的一面是,新业务价值均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继而带动了净利润提升,其次是个险渠道改革成效显著,代理人人均产能、人均保费收入等指标有所提升。“忧”的一面是,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均出现同比大幅下降,折射出“报行合一”执行压力或持续存在。   新业务价值“双位数”增长   银保渠道贡献提升   近年来,在强化品质经营、价值经营的理念引导下,新业务价值指标备受寿险公司重视,其主要反映的是公司经营能力和新业务拓展销售水平的情况,也是评估寿险公司业务增长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2024年上半年,上市系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均呈两位数增长。中报显示,报告期内表现最亮眼的是人保寿险,其新业务价值增速排名第一,同比增长91%。太平人寿、新华保险也保持高增长态势,同比分别增长83.6%、57.7%。另外,中国人寿、太保寿险、平安寿险及健康险同比分别增长18.6%、22.8%、11%。   从新业务价值的绝对值来看,中国人寿以322.62亿元居首,平安寿险及健康险223.2亿元居次位。增速居前的人保寿险、太平人寿新业务价值分别为39.35亿元、66.94亿元。   对于上半年上市系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普增的原因,国金证券研报指出,寿险NBV延续双位数正增长,主要得益于预定利率下调、产品结构优化、银保渠道实行“报行合一”等带动新业务价值率提升。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上半年寿险公司银保渠道的新业务价值增长表现突出。例如,人保寿险银保渠道实现半年新业务价值19.3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49.7%;太平人寿银保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99.7%。太平人寿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个险依然在新业务价值贡献中占大头,但在增量中银保贡献了42%;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26.41亿元,同比增长17.3%;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90.37亿元,同比增长22.8%,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29.5%,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6.5%。   “新业务价值表现亮眼,主要是落实‘报行合一’监管要求以及公司内部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的结果。据悉,上半年,太平人寿银保渠道的平均手续费费率下降了19.6%,银保的固定费用也下降了18.5%。” 太平人寿总经理程永红此前表示。   中国人寿也在半年报中指出,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率和价值贡献显著提升,归于严格落实“报行合一”政策要求,强化佣金费用管控,实现降本增效;丰富银保产品,构建多元产品体系;加强渠道拓展,扩大合作银行覆盖面等因素。   个险人力下滑趋缓   抓绩优、盯产能成重点   个险渠道贡献了头部寿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大头,因此代理人数量的变化也备受行业关注。“A智慧保”注意到,上半年,上市系寿险公司个险渠道人力仍处在下行周期,但缩减幅度已经明显趋缓。   从上市险企公布的中报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六大上市系寿险公司代理人规模合计约160万人,较2023年末减少6万人,而2023年该数据同比减少38万人。   具体来看,中国人寿上半年个险销售人力62.9万人,较去年末减少0.8%。截至上半年末,平安寿险、太平人寿、太保寿险代理人数量分别为34万人、22.76万人、18.3万人。此外,新华保险人力较去年末下降10%至13.9万人,在6家公司中降幅最大。   虽然头部寿险公司代理人规模近年整体下滑,但代理人队伍的人均产能、人均收入等指标却有所提升。   例如,平安寿险通过实战训练、场景赋能、权益支持、高端客户服务等举措推动提升队伍产能,上半年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6%,并且该公司代理人收入也稳步增加,上半年代理人人均月收入为11962元,同比提升9.9%;太保寿险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 64637元,同比增长10.6%,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8219元,同比增长4.2%;再来看刚刚启动“XIN一代”计划专项队伍建设项目的新华保险,上半年该公司个险渠道月均人均综合产能1.04万元,同比增长28.3%。   关于个险渠道改革的成效,多家上市险企高管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进行了回应,并重点提及个险渠道正在紧抓绩优考核,推动提升队伍产能。   如中国太保总裁赵永刚在业绩发布会上指出,核心人力的质态稳固,是代理人队伍稳定的关键因素。今年以来,公司提高了对核心人力的业绩标准要求。在此基础上,上半年核心人力企稳增长0.8%,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中国人寿副总裁白凯也提到,上半年突出了对绩优群体的关注和考核,同时强化对销售队伍“优增”“优育”考核。通过上半年的改革成果来看,效果明显。从队伍指标来看,新增人力的绝对数量和占比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优增率和每月的优增绝对人数都在稳步提升。    的确,为了推动队伍规模企稳,不少险企也在争抢高素质人才,在优增、优育上下功夫。如新华保险上半年加快推进绩优队伍建设,出台“新基本法”,以优增为重点,整合公司优势资源;平安寿险聚焦以“优”增“优”,新人入口不断改善,新增人力中 “优+”占比同比提升10.2个百分点;中国人寿新型营销模式布局“种子计划”有序推进,已在24个城市启动试点,并取得初步成效。   有市场人士认为,随着上市系寿险公司个险渠道“清虚”工作基本完成,下一阶段将主要发力打造绩优代理人队伍,包括老队伍的升级、高素质新人的招募等,并以人均产能、业务品质为重心,推动个险渠道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银保新单保费整体下滑   个代渠道能否经住新政大考?   上半年,虽然上市系寿险公司净利润以及新业务价值整体表现不错,但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却普遍下滑。   例如,新华保险银保渠道长期险首年保费99.64亿元,同比下降60.8%;中国人寿银保渠道长险首年业务167.93亿元,同比下降54%;太保寿险银保渠道新保业务139.8亿元,同比下降30.4%;人保寿险银保渠道长险首年保费223.95亿元,同比下降26.2%;平安寿险银保渠道新业务130.96亿元,同比下降15%。   有专业人士指出,银保渠道“报行合一”对新单保费收入在短期内是有一定影响的,但长期来看,影响会逐渐递减,保险公司和银行的关系有一个从严重失衡到重新平衡的问题,银行需要一个接受这种改变并适应这种改变的过程。   事实上,除了银保渠道外,眼下经代渠道也面临着“报行合一”的冲击,而作为头部寿险第一大销售渠道的个险,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这一政策大考,这对本就处在改革阶段的个险渠道而言,提出更大挑战。   谈及“报行合一”对个险渠道的影响,白凯表示,寿险公司的个险渠道相较银保渠道可控性、自主性更强,在实行“报行合一”后或有短期适应过程,业绩产生一定的波动,但是长期来看影响不会很大。白凯称,中国人寿目前仍然按照既定的策略,平稳地推进各渠道的业务发展,下一步也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积极地应对新形势、新政策。   当然,在降低负债成本的总基调下,监管除了推动险企渠道端降费,实施“报行合一”外,随着市场利率的持续走低,为有效防范利差损风险,监管还持续引导行业降低产品预定利率,并鼓励市场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等具有弹性收益机制的产品。   今年8月,金融监管总局下发的《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指出,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自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并且,文件提出要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鼓励保险公司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   在此背景之下,今年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多家保险公司高层齐发声,称将调整公司产品结构,未来寿险产品中分红险的比例将提升。   新华保险副总裁王练文在中期业绩会上表示,个险渠道“报行合一”未来将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对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长期健康发展都具有好处。为应对变化,新华保险已提前启动了压降成本费用、优化精算假设等相关工作,将进一步坚持多元化的产品策略,加大储蓄类、分红类产品的开发力度和推动策略,积极进行“保险+服务”创新化探索,逐步提升公司整体业务规模,并且优化长年期产品销售。   中国太平也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后续将对分支机构加强分红险的考核,预计后面4个月分红险的占比会有很大提升,预计明年分红险占比应该在50%以上。   高质量转行期下,无论是“报行合一”还是产品预定利率下行,都考验着头部寿险公司对新政策、新环境的适应与调整能力,尽管短期会有阵痛,但长远来看,无疑有利于头部险企的长期价值成长,促使其更从容、更有底气地应对市场上的诸多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