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电池是有害垃圾还是其他垃圾?家里的旧衣服、废纸箱除了换钱还能做什么?8月13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团走进厦门市金安社区,社区内环保志愿者正在举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这些问题也在这里找到了答案。金安社区是厦门市最大的纯社会保障性住房社区,是厦门市垃圾分类工作的一部分缩影。辖区内有两个超大型小区,居住人口高达2.4万人。小区设有13座智能垃圾投放箱房,一座厨余垃圾微生物气化设备,两处垃圾转运及三处清洗点。 “督导以后,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越来越强,能自觉地将垃圾分类之后投放,垃圾桶都是感应的,扔完还可以在旁边洗手”。金安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志愿者张华娟欣喜地向记者展示社区内的垃圾收集点。 金安小区49幢高楼,全部实施高楼撤桶,秉持“合理、美观、实用”原则,根据居民投放垃圾习惯和垃圾量,从68个投放点568个桶合并优化至13个投放点117个桶,点位上增设了洗手池、LED屏、臭氧消毒机、除臭机、监控等人性化设备,让垃圾收集点告别臭味,同时与小区周边景观结合,兼具卫生与美观。 此外,这里建立的邹奶奶垃圾分类志愿环保站、垃圾分类屋、“有偿激励+公益引导”等方式,都是厦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缩影。 厦门市通过编制设施设备配置导则,规范设置、优化合并投放点,将全市小区的垃圾投放点由2017年的3.6万个,合并到4000余个,通过投放点的整合,可以减少各投放点之间垃圾收集、转运的车辆燃料消耗,降低碳排放。 那么,这些被分类好的垃圾将去向何处呢? 走进位于厦门的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一条条安静的流水线正在快速运转。高速传送带上,各种低值垃圾被自动识别、分拣,经过破碎、筛分、清洗、脱标等多道工序后,形成下游工厂生产所需的再生材料。 “可回收物分为高值和低值两类,市场行为能解决的高值可回收物一般由市场化方式回收,而低值的部分则需要政府兜底解决。”厦门市垃圾分类中心主任黄伟林说。 厦门通过建设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打通了垃圾源头分类与末端利用的“堵点”,探索出了上下游有效衔接、垃圾分类收运与资源利用有效协调的低值可回收物处理模式,为垃圾分类处理链条扣上了关键一环。 分拣中心自运行以来,截至2024年6月30日,累计回收处理低值可回收物24735吨,助力减排4.1万吨二氧化碳,节约2.5万吨石油。 目前,厦门已实现四类生活垃圾“公交化”直运,建成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从垃圾焚烧、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有害垃圾集中处理,到大件垃圾处理、可回收物再利用,做到了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构建起从源头到终端的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全链条处理模式,实现城乡垃圾分类全覆盖,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均超98%,准确率达85%,分类体系完善,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91%,垃圾回收利用率达54%,有效实现了碳减排。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田延辉、高建进、孙晶晶、苏伟珍、张诗瑶、刘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