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暑气腾腾,开学季悄然来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未来。学生、老师、家长合力形成一种融洽的配合关系,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获得成长必要的经验和对生活的热爱。 分享好书,共同阅读。本期知书栏目,搜狐文化编辑部为大家推荐10本适合“开学季”的书籍,引导学子参与对校园生活的探索和实践。 #1 教育新语:人工智能时代教什么,怎么学 [美] 萨尔曼·可汗 著 万海鹏 / 王琦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4-7 目前,正进入到生成式AI的狂飙不断颠覆传统产业的时期,教育首先冲在最前沿。作为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教育机构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通过自己试用GPT-4等最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独特经验,不仅回答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关心的“在人工智能时代应该教什么”和“如何有效学习”这两个核心问题,还提供了大量具体的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家庭教育和课堂内外的实际应用。 在这本书中,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一些在实践中因材施教的雏形。因材施教强调两点,一方面是希望按照每个孩子的节奏教学,改变工业时代标准化批量生产,甚至填鸭式教学的状态;另一方面则是能够找到并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点,按照他们的兴趣点多样化教学。其结果都是希望通过定制化教学来让每个孩子能发挥自己的优势。AI会多快帮助普罗大众实现这一理想?很值得探讨。 #2 不一样的中学 贾冬婷 等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24-4 探究不同教育模式的分野,12岁到18岁之间的中学阶段无疑是最关键的。这一阶段将跨越青春期,突然升腾的热血刺激着新的“社会人”的发展。不同模式的教育对这一阶段巨大能量的激发,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三联生活周刊》从2015 年起开启了国际中学系列报道,历时四年,去不同的国家,深入一所所学校、一个个家庭,探究四种典型的中学教育模式。第一站的考察对象是英国的公学,之后去探究美国东海岸的博雅教育,第三年转向倡导知识经济的芬兰,最后一站是探索美国西海岸更具实验性的未来教育。通过讲述处于不同教育环境中的择校故事,深入探讨了“全人”教育、博雅教育、自然教育、未来教育等不同的教育体系。 #3 县中:中国县域教育田野透视 杨华 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华章同人 2024-7 作者杨华教授长期扎根乡土做学问,十多年来每年至少有3个月到县、乡、村调研,累计调研时间超过1500天。通过田野调研,杨华教授掌握了大量丰富的一线案例,教育公平、高考制度、“双减”政策、校园霸凌、青少年抑郁等牵动亿万人心的焦点话题,书中均有涉及并予以深度讨论,其中不乏充满勇气的见解和分析。 《县中:中国县域教育田野透视》是一部关于县域教育的田野调查力作。作者依托从调研中获得的一线案例,以整体视野展现了当下中国县域教育的现状:从宏观层面的县域教育治理的制度与政策、县域教育体系的构成与运行,到微观层面的家校关系与学校管理、教师流动与学生成长等。作者重点从学理上深入剖析了县中衰弱的根本原因,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县中振兴的独到方案,回应了县域教育为谁发展、如何发展这一重要问题。 #4 带班现场 李镇西 著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23-11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仅有爱也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有时候,‘懂’孩子比‘爱’孩子更重要。或者说,真正的爱孩子必须通过懂孩子体现出来。”--- 李镇西 书中内容是李镇西老师亲笔书写的日记体带班现场实录,详细记录了他在学校工作期间原生态的教育事件和真实的教育感受,真实还原了李镇西老师自己和孩子每一天的成长。 文字朴素、真诚、用心用情,内容生动,可读性强,书中既有班级建设的宏观策划,也有个别学生的具体引导,多角度真实呈现出一线班主任的100多个“带班横切面”,是一部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带班史诗”。 #5 活在课堂里 李政涛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10 “所有教师的人生之路,都通向这样的目标:上好每一堂课,成为一名好教师,过好自己的课堂生活。这种目标仿佛是一个山顶,不会轻易抵达,需要你披荆斩棘,跋涉前行。”书中深入剖析了课堂的多元性、动态性和创新性,引领读者思考如何在课堂中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书中,李教授通过理想的课堂、设计的课堂、传统的课堂 、世界的课堂、科学的课堂以及未来的课堂七个方面诠释好课堂的多种样态。 李政涛教授以极大的热情与浪漫活在课堂里,努力写出课堂已有的样子和应有的样子,写出课堂的中国与西方的不同风格,写出课堂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样子,从而写出教师生命的样子。 #6 过去的大学 锺叔河 / 朱纯 著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23-11 大学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校长、教授、学生们满怀理想,倾尽全力打造心中的学术殿堂,各个学科也在这样的土壤中蓬勃发展。这本《过去的大学》,不是现代人在做总结,谈经验,作评论,而是当时的校长、当时的教师、当时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回忆;是蔡元培讲他办大学,茅盾讲他考大学,林语堂讲他读大学,钱穆讲他从教小学到教大学的经过…… 这是一个政局动荡、战乱频乃的年代,这也是一个群星闪耀、大师辈出的年代。在那个年代,师生激辩时有发生,师生情谊却胜过亲友,蔡元培为保学生以命相搏,张伯苓宴请学生花光所有工资……真切生动地再现了其时名牌学府的办学道路和特有风貌,为了解和研究中国高教史提供了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对我们思考和推进今天的高等教育改革也有某种参考和借鉴价值。 #7 夏山学校:名家名译·100年纪念版 [英]A.S.尼尔 / A.S. Neill / Alexander Sutherland Neill 著 玉冰 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4-1 在英格兰萨福克郡,有一所世界上最古老的儿童自治型学校,这所学校的创始人尼尔校长因践行自由教育的理念而名声大振。很多叛逆、厌学、自卑的孩子,来到夏山后找回自信,拥有了强大的自驱力。在这所学校里,孩子们可以真正做自己,穿自己想穿的衣服,不受管教和压制,也不会被强迫上课。然而,在夏山几乎没有孩子逃学,也很少有孩子想家,每个孩子都能独立自主地生活。 在教育内卷的时代,孩子的出路不仅在于学习成绩,更在于培养身心全面的发展和自我认知。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尼尔一生致力于“让学校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适应学校”的教育理念。孩子在没有传统学校的约束与压迫下成长,拥有了自主权、选择权和试错权,获得成长必要的经验和对生活的热爱。 #8 小小浮浪人 小小 / 武秀秀 著 重庆出版社 华章同人 2024-6 作者自幼父母离异,跟随打零工的父亲,在城市的边缘和角落辗转流离。初一被迫辍学,做过餐厅服务员、网吧收银员,摆过煎饼摊,遭遇过由贫穷和弱小所催生的各种危险和困境。十八岁时,无意中得到一个陌生人的善意指点,十年后,她完成了香港理工大学的硕士学业,并继续读博,还作为交流学者前往芬兰进行学术交流。她的未来拥有无限的可能。 在文中,作者以尼采的“精神三变论”为依托,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划分为“骆驼”“狮子”和“赤子”三个阶段。在从打工妹到自我意识的觉醒,再到博士生的进阶过程中,作者克服种种心理障碍,从自我否定到自我剖析、自我接受,她成功改写了命运,也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救赎。 #9 突破:我的科学人生 [美] 卡塔林·考里科 著 李敬 / 梁贵柏 译 译林出版社 2024-7 考里科用质朴的语言,讲述她艰苦卓绝的科学之路:儿时见到的自然景象怎样让她萌发科学梦想,坚定的信念如何支撑她熬过疾病、打压、一次次失败。考里科也坦诚地讲述个人生活:求学路上,良师益友为她指点迷津;家庭之中,父母爱人成为她的支柱;身为母亲,她树立榜样,女儿苏珊在其影响下也登上世界巅峰,在北京、伦敦两届奥运会的赛艇项目中摘得金牌,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这是一位伟大科学家的传奇人生,跌宕起伏,拨云见日。 小镇寒门之女,用科学改变世界;四十年苦心孤诣,成就非凡人生。在这部自传中,卡塔林·考里科用朴实的语言讲述她的成长、家庭、科研道路,讲述她如何克服困境、突破自我,讲述她的信念和力量源泉,也鼓舞所有和她一样怀抱梦想的人,勇敢前进,永不放弃。 #10 我为孩子打突围战:中国父母的烦恼、反思和智慧 陈瑜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4-4 当学习变成了一场军备竞赛,还没等它换来光明前景,很多孩子就已经身心俱疲,提前退出了战场。这也给家长们带来了巨大挑战,在竞争激烈的升学考和难“搞”的孩子之间,双重试练,兵荒马乱。 《我为孩子打突围战》是作者陈瑜采访了数十位家长后精选的16场深入对谈记录,对谈的背景是目前国内大环境:“内卷时代,无论孩子是成绩拔尖、成绩处于中游还是成绩垫底,抑或是由于种种原因已经休学在家,父母好像都在焦虑,并且各有各的忧虑之处。” 为人父母是一趟万般艰辛的英雄之旅,也是一次自我成长的契机。无论面对外界的何种压力和难题,做孩子有爱的保护者和坚定的支持者,总能找到出路。 统 筹 | 钱琪瑶 编 辑 | Kean 渠 道 | 袁立聪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未经搜狐文化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分享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