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韩远飞   黄河几字回环,润泽河套千里沃野。包头,这座以鹿得名的城市在此孕育。   鹿鸣处,铁流奔涌;穹庐下,炉群傲立。70年前,一座钢铁丛林于此处勃发,8万多名建设者齐聚包头,风餐露宿、手拉肩扛,在荒滩上筑起了包钢。从此,我国西部的工业建设挺起了钢铁“脊梁”。   辉煌还在延续。依托“神山”白云鄂博铁和稀土共生的禀赋,包钢股份进一步挖掘“稀土钢”潜能。包钢(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包钢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昭表示:“通过科技赋能、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钢铁企业实现‘借道超车’的重大机遇。”   传承奋斗精神   1954年,包钢首批工程破土动工,草原钢城七十载的壮阔画卷自此展开。1959年,包钢一号高炉炼出第一炉铁,结束了千里草原“寸铁不产”的历史。   传承奋斗精神,包钢股份正书写着新的故事。上市20多年来,包钢股份资产总额增加20倍,总市值由上市之初的80亿元增长至超600亿元,ESG万得评级在金属、非金属及矿产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构建的立体钢铁产业体系。目前,包钢股份集采矿、选矿、焦化、炼铁、炼钢和轧钢全流程于一体,拥有“板、管、轨、线”四条精品生产线,具备1750万吨“优质精品钢+系列稀土钢”生产能力,产品涵盖12400多个钢种和规格。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我国品种规格最齐全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世界装备水平最高、能力最大的高速钢轨生产基地。   稀土这一宝藏,成为包钢股份最大的优势。张昭表示:“白云鄂博铁和稀土共生的资源禀赋,造就了包钢股份独有的稀土钢特色。”包钢股份以“建设全球最优稀土钢新材料生产基地,卓越的稀土钢新材料优质供应服务商”为目标,不断深化“优质精品钢+系列稀土钢”战略成果,稀土钢品牌连续多年跻身中国品牌价值500强。   “借道超车”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蒙古语中,白云鄂博的意思为“富饶的神山”。这里拥有世界第一大稀土矿藏、第二大铌、钍矿以及国内最大的萤石矿,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对保障我国资源安全、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优异的资源禀赋也成为包钢股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底气。钢铁产业是制造业的集大成者,在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以新质生产力助力行业转型发展,应该基于钢铁行业自身的需求和发展,把产业焕新与当前的新业态相结合,培育新质生产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包钢股份积极用好内蒙古自治区建设“两个稀土基地”等产业政策和创新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通过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生产技术和产品的迭代升级,实现绿色、低碳、高效发展。包钢股份还加快钢铁产业工艺提升和产品迭代,不断扩大中高端产品比例,提升产业能级和产品竞争力,推进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   发展新质生产力,更要推动企业制度机制的变革。张昭表示,新质生产力带来的不仅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才能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   张昭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钢铁企业来讲,不是简单、彻底的“换道超车”,而是借助新质生产力的赛道,实现“借道超车”。钢铁企业应该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共同加强和完善行业、产品标准体系制定,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产品供给和服务市场方面,要由传统的钢材生产商、供应商向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品牌服务商转变,提升附加值、延伸价值链,以产品全周期服务能力拉动产品价值提升。   立足创新造就发展新动能   产业焕新离不开创新助力。多年以来,包钢股份始终把“创新”放在核心地位,坚持把发展动能转换到依靠科技创新上,落实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不断激活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平台研发能力稳步提升。   在稀土钢研发中试试验基地,记者看到,研发人员正围绕新一代稀土钢型号进行中试。记者了解到,该中试基地研究人员均为研究生学历,这也成为包钢股份研发能力的一个侧影。多年以来,包括光伏钢、风电钢等一系列特色钢铁产品从这里走出,走向生产线,走向市场,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钢铁“脊梁”。   这背后是包钢股份高度重视创新研发的追求。近年来,包钢股份严格落实“科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不断完善科技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通过改革带动创新取得新突破。始终将研发投入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累计研发投入26.64亿元,研发投入强度5.86%。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用好各方资源“筑巢引凤”。突出利用企业的资源、平台、资金和应用场景优势,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才飞地、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的集聚作用,持续引进高端人才,与4位院士建立了常态化交流机制。   张昭介绍,落实产学研深度融合专项行动,包钢股份重点通过强化企业创新平台建设,与科研院所、高校和产业链企业建立创新联盟,建设开放多元的创新生态。目前,包钢股份拥有和参与共建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平台3个,通过项目合作、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等方式,不断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从鹿城而兴,包钢股份承继着七十载的创业辉煌。而坐拥白云鄂博这座“富饶的神山”,包钢股份正加快创新脚步,着力构建新质生产力,焕新产业新动能。这座草原钢城也正在策马飞歌,铸就钢铁产业新的“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