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卫龙出海遭遇了“风波”。 事件的起因是,卫龙的亲嘴烧产品(辣条)被检测出了日本禁用食品添加剂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超过43公斤的产品在日本召回。相关话题还登上了热搜榜。 卫龙做出回应称:系国家间标准不一样,产品符合中国标准,安全合规。但“吃货们”的担忧却迟迟不能散去,有网友认为卫龙“双标”。食品安全无小事,此事不能掉以轻心。若处理得不好,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2024年上半年卫龙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29.39亿元,同比增长26.3%,净利润6.21亿元,同比增长38.9%。尽管数字很好看,但其所面临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卫龙是一家怎样的企业?当前面临哪些问题?此次食品召回事件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基本盘”辣条正在边缘化 资料显示,刘卫平、刘福平两兄弟1999年卫龙品牌,随后2004年9月成立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主营调味面制品(辣条)。由此正式开始了卫龙辣条的故事。 深耕辣条产业数年,卫龙做的太成功了。当年卫龙辣条受欢迎到何种程度?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1年,卫龙在国内辣味休闲食品市场零售额“霸榜”,6.2%的市场份额比后边的第2名到第5名的总和还要多。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到2021年,卫龙的业绩连年走高,从33.85亿元上涨至48亿元,利润相应从6.58亿元上涨至8.27亿元。其中,调味面制品(辣条)就贡献了超过六成的营收。 2022年12月,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顶着“调味面制品行业第一股”的美名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也意味着卫龙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在上市之后,卫龙的心思似乎有了变化。“吃货们”慢慢发现,资本的味道出来了,还是那个卫龙辣条,逐渐有了一丝“辣条刺客”的感觉。 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3年,卫龙调味面制品每千克平均售价依次为14.3元、15.0元、15.1元、18.1元、20.5元。不难发现,2022年、2023年分别涨价3元、2.4元。 同期,卫龙的涨价策略也体现在蔬菜制品价格上。2019年-2023年,该产品每千克平均售价依次为27.6元、28.1元、27.4元、31.1元、29.6元。 经过涨价,产品毛利率有了直观的表现。2021年至2023年,卫龙的综合毛利率由37.35%上升至47.68%,2024年上半年,该数据更是到了49.76%。 客观上讲,涨价有利于维持营收,但对销量产生了负面作用。数据显示,2023年卫龙的调味面制品销量为12.44万吨,同比下滑17.4%;与之相比,该品类的收入降幅却并不大,当年实现收入25.49亿元,同比下降6.2%。 受销量下滑影响,卫龙调味面制品的产能利用率也由2022的57.1%下跌至48.3%。确实“卖不动了”! 卫龙调味面制品营收的贡献度下降了。2023年公司调味面制品占营收比重由58.7%下降至52.32%;2024年上半年这一数据下跌至46.1%,比蔬菜制品低了3.6个百分点。 卫龙的“辣条生意”面临挑战,除了价格因素之外,消费者的需求也在悄然转变。根据CBNData披露的《2023年饮食趋势洞察报告》显示,“健康化、营养化、品质化成为饮食消费新需求点”。辣条由于高盐、高油、高热量,正逐渐让位于更健康的替代品。 今年上半年,卫龙的以魔芋爽为代表蔬菜制品营收占比49.7%,是否意味卫龙“增长发动机”已完成换挡?仍要看后续如何发展。 食品安全麻烦不断 卫龙在追求业绩增长的同时,被消费者诟病的地方也不少。比如食品安全问题,任何一次质量问题都可能成为品牌形象崩塌的“引线”。 此次日本“亲嘴烧”召回事件又一次将卫龙推上了舆论风口。 其实,除了本次涉及的食品“亲嘴烧”之外,卫龙旗下大面筋、小面筋等产品,配料表中都标识含有TBHQ。 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属于油溶性抗氧化剂的一种,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货架期,还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TBHQ归类为“可能对人体具有致癌性”的物质,在欧盟部分国家与日本,均有明令禁止TBHQ在食品中使用。 而根据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TBHQ最大限量为0.2g/kg,在包括油炸面制品、月饼、膨化食品等12个类别食品中可以使用。 根据卫龙官网的检测报告,其在6月份上传的1kg亲嘴烧(经典香辣风味)和亲嘴烧(川香麻辣风味)的TBHQ含量分别为0.06g/kg、0.07g/kg,都是符合标准的。 随着日本召回事件发酵,TBHQ对健康的影响也成为卫龙粉丝关注的重点。针对亲嘴烧产品未来能否在日本继续销售的问题,卫龙方面回应称,只需按照日本的标准调整配方即可。 然而,对于国内配方是否会进行相应调整,卫龙并未给出明确答复,这一模糊态度引发了国内“吃货们”对卫龙的“双重标准”做法的不满情绪,对其后续发展或产生不利影响。毕竟有前车之鉴,2022年海天味业的酱油“双标”事件给其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不仅出现市值蒸发,并且其优势也逐渐被竞争对手蚕食。 不仅是辣条,蔬菜制品中的“贵族”魔芋爽频频被曝出问题。惹得“吃货们”不爽。 今年5月,一名网民“燕子哥”发布了一则视频,曝光了在购买卫龙魔芋爽产品存在“缺斤短两”的情况,其购买魔芋爽麻辣素毛肚包装上标注的净含量为15克,带包装实际称重的结果仅为8.9克。在其向卫龙客服提出问题时,还遭其质疑“你不是普通消费者吧”。 此次事件最终以卫龙发文道歉,并称内部开展产品生产、品质检测等自查工作。自查的结果并未对外公布。 此外,截至10月24日,在黑猫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上针对卫龙食品的投诉累计高达1345条。不少消费者投诉称,卫龙食品“吃了引发不适”“魔芋爽中吃出了异物”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卫龙的蔬菜制品表现出来强大成长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这么多年“辣条”的口碑上,如果被消费者贴上“不诚信”、“不卫生”的标签,前途如何就不必多讲了。 新“故事”没那么好讲 辣条不好卖了,卫龙正在尝试讲好新“故事”。魔芋爽能否“复刻”辣条的传奇,现实的情况没有那么乐观。 除了上面提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外,魔芋爽还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盐津铺子、三只松鼠、百草味等众多零食品牌都推出了魔芋产品,就连蜜雪冰城也跨界“插了一脚”。赛道内拥挤了众多玩家,价格战难以避免的会出现。 同时,由于经济承压,消费动力呈现不足的情况,众多零食企业正在积极尝试降价策略,进而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这些对于此前习惯“涨价模式”的卫龙是个考验。 卫龙还面临一个问题,长期依赖下线渠道,打“空战”并没有太多优势可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卫龙于与1822家线下经销商合作,线下渠道营收占比高达88.1%。相比之下,线上渠道并没有刷到多少“存在感”。 如今,年轻消费群体已经成为零食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新兴渠道更是他们的主场。这一项卫龙的得分并不很高。 其实,卫龙还在积极布局,拓展海外市场。招股书显示,卫龙在2021年,2022年尝试通过经销商向海外市场渗透。2023年成立了海外发展是业务部,积极通过TikTok、YouTube等数字渠道进行引流。2024年初,卫龙亮相纽约时代广场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 效果如何呢?在一番努力之后,卫龙的海外营收并未增加,反而有所减少。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海外市场实现收入3462.4万元,低于去年的4499.7万元,收入占比也由去年的2.2%下降至1.3%。 此次出了召回事件,反映出其出海战略存在瑕疵,也对未来增加了不确定性。或对其未来出海战略产生影响。 卫龙的辣条基本盘正在逐渐减弱,以魔芋爽为代表的蔬菜制品则置身于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尚需努力“杀出重围”,其商业故事失去往昔的“魅力”。近期又出现召回事件,其出海之路任重道远。 目前卫龙的江湖地位还在,其未来发展会如何?能否确保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持续关注。
发表评论
2024-10-27 08:34:57回复
2024-10-27 05:21:53回复
2024-10-27 02:18:46回复
2024-10-26 22:50:12回复
2024-10-27 03:43:03回复
2024-10-27 00:12:53回复
2024-10-27 00:46:10回复
2024-10-27 07:06:31回复
2024-10-27 07:28:3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