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奔腾不息,连接过去和未来,铭记使命与荣光。 如果时间有声音,是会谈起公路建设者跋涉的每一条河、翻越的每一座山,还是讲述公路管养前行的每一个脚印、革新的每一个瞬间。 如果时间有画面,是会珍藏黔贵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民生答卷,还是会记录贵州农村活力满满的时代密码。 十年弹指一挥间,贵州把“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力量,蕴藏在每一寸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向着未来无限伸展。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农村公路 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穿越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旅游景区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新仁乡化屋基景区农村公路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27度茶海路 建设热潮迭起 “四好农村路”串联城乡 两声礼炮,一曲铜鼓奏乐,走过青石板路,穿过三道寨门,古韵悠悠的神秘村寨迎来了新一天的又一批游客。 “记嘞哿度落姑别”,伴随着一句句“欢迎您到瑶山来”,摆摊的阿婆指尖流转做着刺绣,远道而来的游人走街串巷笑音如歌,技术娴熟的手工艺人熟练制作着陀螺……传统工艺与新兴旅游产业在这里交相辉映。 “现在路修好了,越来越多的客人来瑶山做客,和我一样一辈子也没有踏出过这里的老人们,也能多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摆摊售卖刺绣的莫阿婆笑着说。 如今,沿着莫阿婆口中的920县道,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城抵达这座瑶山古寨,30多公里路行车不到半个小时。 而这段路,莫阿婆们却走了几十年。翻天覆地变化的何止瑶山苗寨,放眼贵州大地,十年磨一剑,一张日臻完善的农村公路网覆盖村寨,改变一个个村庄,带活一方方土地,造福千千万万的村民。 十年来,贵州省累计投入1593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9.2万公里、通组硬化路7.87万公里,完成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1.5万公里。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8.5万公里,硬化路率达96.13%,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建制村和30户以上自然村寨全部通硬化路。 从出台《贵州省公路条例》《关于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等20余个政策文件,到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配套示范创建激励政策……贵州省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通过创新机制、完善政策,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举措、一件件实事,推动着一轮轮建设热潮,串起黔贵大地好山好水好生活。 在贵州省相继启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路行动计划、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等攻坚行动的号角中,由窄变宽、由线成网、由通向好的“四好农村路”铺展开来,群众致富有路可循、有路可走。 一条路上,千户侗寨肇兴、堂安侗寨等传统村落串珠成链,文创驿站、生态民宿、网红打卡观景台等点缀其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饱览美丽田园风光,感受少数民族风情。 “以路为线,让山、林、景、情融为一体。从路出发,让游客沉浸于田园牧歌、古寨炊烟的静谧中。这条生态宜居之路,是幸福快乐之路,亦是乡村振兴之路。”黎平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唐大才说。 唐大才口中的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侗乡传统村落精品旅游环线,全长135公里,覆盖沿线12个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2023年被推选为贵州省“十大最美农村路”。 截至2023年年底,贵州省累计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8个,其中,六盘水市、铜仁市、黔南州等3个市(州)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6个、省级示范县87个,全省近三分之一的县份成为全国示范县,基本实现省级示范县全覆盖。 管养政策落地生效 改革试点开花结果 沿着湄潭27度茶海路畅行,公路平坦舒适,茶海连绵起伏,空气清新怡人,景色如诗如画。 “在这里,租一块地,种一片茶,做一个农民,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从北京来贵州游玩的刘女士感叹。 农村公路,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养。 花香满径的景色背后,离不开《湄潭县“路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实施。湄潭县以“路长制”、养护市场化制、寨管家制为抓手,落实养护责任主体、养护资金标准、养护考核内容、养护考核奖惩、路况指标目标到位,确保公路养护管理到位。 “道路污染、杂物堆放、违规占道……这些都是路长每天巡护的内容。遇到突发情况导致道路拥堵、破损的情况,也要及时反馈处理。”湄潭县交通运输局养护股股长曾栋介绍。 路长的工作内容及巡护轨迹会显示在“路长管理”App平台。目前,该平台已建立巡查管理、考评管理、随手拍管理等业务模块,提供从现场登记、线上派单到整改反馈全过程的管理,从而保障各类事件实现线上闭环。 不只湄潭县,十年来,贵州全面落实了县乡村三级“路长制”,截至目前,设置农村公路路长共23534人,其中,县级路长1053人、乡级路长3051人、村级路长19430人。 管养提质增效,依靠日积月累的坚持,更需要以创新为动力的改革。 全面推行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探索形成“日常保洁地方化、小修工程专业化、养护工程项目化、管理工作信息化”养护模式;发展共享共治的群众参与体系,通过实施以工代赈等多渠道开发护路员、施工员、保洁员就业岗位4.2万个;构建工作调度一张图、数据应用一个库、过程监管一条线、建管养运一盘棋的“四个一”数字化管理,“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监督留痕、责任可究”的完整信息链条加速形成……十年时间,贵州农村公路管养组织保障、资金保障、考核保障、技术保障逐步完善,“一套制度管队伍、一支队伍管执法、一次执法查多项”的农村公路执法新格局雏形已显。 改革纵深推进,试点亮点纷呈。贵州省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遵义市农村公路“路长制”、铜仁市“六个建在公路上”、盘州市农村公路管养等经验做法,先后被交通运输部作为典型经验推广。 十年间,一项项政策举措落地生根、一个个改革试点开花结果,贵州农村公路迎着蓬勃发展的东风,覆盖范围更广、通达深度更强、管养水平更高、服务能力更好、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为81%,3A级及以上景区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63%,全省1725个500亩以上农业坝区、100个特色小城镇均实现等级公路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贵州大力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推进国务院督导帮扶组反馈问题隐患整改,联合公安交警部门进行交通事故排查处置。在基本消除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实施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实施改造动态消除新增四类、五类危旧桥梁,持续强化农村运输安全保障。 抬脚上公交 快递进村来 十年里,不断延伸的美丽农村公路,勾勒出一张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以建制村为网点的交通网络,在黔贵大地快速蔓延,为千千万万百姓带来便捷、送去幸福。 在荔波县,学生在家附近站点等车,到点直接坐上公交助学定制专线,安全顺畅到校……“助学专线”的便捷走入千家万户。 “在目前开通的助学公交中,里程最远是到达甲良镇,该镇距离县城40多公里,学生票价我们也是严格落实学生减免政策。”荔波县城乡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清平介绍。不仅是甲良镇,荔波县全域内,已开通助学公交线路4条,惠及学生500余名。对于道路条件不符合标准的区域,全县也采用班线车护送学生上下学,真正做到了让家长放心、学校安心、学生舒心。 十年间,贵州公路从“走得了”向“走得好”的跨越基本实现,百姓“出门有路,抬脚上车”的愿景也在一步步化为现实。截至2023年年底,贵州省88个县(市、区、特区)实现三级及以上客运站全覆盖,81个县(市、区、特区)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4A级及以上;96.7%以上的乡镇建有客运站,农村客运开通班车率达83.8%。 当下,虽然已过了采茶的最佳季节,但走进贵州省湄潭县群峰茶业有限公司,老白茶的味道依然淳香,一天一趟的顺丰快递专车依旧准时。 随着湄潭27度茶海路的提质升级,常年在外做茶生意的陈启义,果断在老家开起了茶厂。“新采摘的茶叶极其娇贵,对温度和时间的要求都严格。春季的时候,茶叶采摘下来一旦超过40分钟,被压在底下的新鲜茶叶就会变质。”贵州省湄潭县群峰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启义说。因此,茶厂选址显得尤为重要。 如今,陈启义的茶厂地址覆盖了沿线80%的茶产地,既能保障茶农送到这里的茶叶新鲜损坏少,又能确保自己的茶叶销售快递上门。 “快递公司会根据我们的茶叶产量合理安排快递车辆每天的来往次数,春季最多时候一天会安排三趟,现在这个季节,根据我们的需求,一天安排一趟,或者两天来一趟,这些都是可以直接在网上下单操作的。”陈启义介绍。 打通快递进村的“最后一公里”……十年来,贵州农村客运物流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便利通达,“交邮融合+”推进快递直达到村,“手机上下单、家门口坐车、集中点拿货”的场景路路生花。贵州省先后完成9个“交邮融合+”发展示范县创建,其中,都匀市、湄潭县成功创建全国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搭乘着“四好农村路”快车,公共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贵州在全国率先推出“通村村”App出行服务平台,以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运营为抓手,完善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节点,实现农村出行和城乡物流双向流通。 盘活美好生活 谱写多彩华章 十年间,一条条“四好农村路”带动着贵州农村发展阔步向前,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盘活了农村地区的特色资源,连锁效应呈现出山乡巨变的锦绣画卷。 即使不是节假日,午饭时分,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红色之家”农家乐里,15位服务员忙进忙出,22桌全部坐满客人,外面排队取号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 “我们带着小孩过来苟坝村写生,他们家的盬子鸡是一绝,每次过来都是必点。”从遵义市区开车过来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一个小时的车程,让他们半个月就会来这边游玩一次。 “路越修越好,以前下场雨地上全是泥,现在游客来了喜欢四处走走,入眼全是风景。”经营“红色之家”农家乐的村民王豪说。家乡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自己的收入也是年年看涨,现在一年基本能有六七十万元的收入。 盬子鸡的特色在于盬子,就在距离“红色之家”农家乐不过百米的地方,遵义市母先才技能大师工作室也是经营得如火如荼。工作室的创始人——母先才,正是制作盬子的行家。 谈起工作室的由来,母先才滔滔不绝。花茂村有着百年的土陶制作工艺,他就是传承人之一,多年来一直单打独斗,起色不大。转机就是一条路的修筑,解决了土陶运输这一关键问题。目前他的工作室不仅承接土陶产品制作,还支持研学活动,当初开办工作室贷款80万元,不到两年就还完了。 王豪和母先才口中的路,正是近年来提质改造的枫元至苟坝红色乡愁路。一条乡愁路正在为花茂村资源开发、特色加工、旅游观光产业的落地发展创造条件,更为盘活农村特色资源,增强了“造血”功能。 交通线变风景线,公路网变经济网,“路衍经济”带动乡村振兴的多彩繁花盛开在千村万寨,为贵州“四好农村路”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思路。 新时代新征程,贵州省将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把农村公路作为“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的总引擎,重点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富矿精开”、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等“省之大计”,聚焦“建、管、养、运、融”发展目标,推进农村路网更畅美、交通通行更安全、产业经济更强劲、群众生活更幸福,奋力谱写“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优化农村交通新路网。启动“十五五”交通发展规划编制,强化农村公路与“六大产业基地”“黄小西吃晚饭”及村镇发展等有效衔接,进一步推进农村公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快实施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建制村通双车道等新一轮改扩建,构建完善便捷高效的农村路网。 构建高效管护新体系。持续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推进“四好农村路”综合管理系统迭代升级,健全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推进危险边坡、危桥病隧、平交道口等整治,提高农村公路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全面构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提升运输服务新供给。纵深推进城乡公交、农村物流发展,加大客运场站综合利用开发,打造“交邮融合+”等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加快构建现代公路交通物流保障网络,提升农村客运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十四五”末,力争快递服务农村地区覆盖率达100%。 注入美丽公路新内涵。推进农村公路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体育运动等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涵养公路文化,聚力打造美丽农村路经济示范走廊,真正使农村公路成为重塑乡村魅力、传递乡风文明、留住乡愁乡味的重要载体,合力绘就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美丽农村新画卷。 · 来源:中国交通报 编辑:郭欣 李佳隆 一审:吴传金 二审:刘叶琳 三审:萧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