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5年,毛主席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全国劳模大会,毛主席正和各界劳动优秀模范亲切握手交谈,这时,突然在这些模范中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是一个已经57岁的老人,毛主席赶紧走到他的身边,亲切握住他的手,说道: “老班长啊,您真是好样的,又当上了一次劳动模范!” 这位老人到底是谁?为何毛主席称他为“老班长”?他又为何再一次成为劳动模范呢? 说起毛主席身边的人,我们会想到很多伟大的革命先驱,像周恩来总理,朱德元帅等,但在主席眼中,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们,同样为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就是毛主席的“御厨”,两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的李开文。 背井离乡 李开文,1898年出生于一个贫苦人家,他的伟大事迹可以说在金寨县家喻户晓,他除了是给毛主席做饭的厨师,在最初参加革命时,也是一名勇敢的红军战士。 李开文在红军队伍中担任医疗队伍的担架队队长,他深刻明白自己的职责,当战友们冲锋时,他就匍匐卧倒,时刻紧跟战友身后。 当战友受伤倒地时,他就站起身来冲锋向前,用最快速度将战友抬往安全地带,然后继续冲向战场,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中来回穿梭,拯救战友的生命。 一次,红军队伍在经过汉中时,被国民党的飞机发现,瞬间投下了十几颗炸弹,李开文眼中只有受伤的战友,没有来得及躲避,炸弹在他的附近爆炸开来。 刹那间李开文就被炸飞了出去,不省人事,爆炸扬起的砂石把他掩埋了起来。 战斗结束之后,战士们才好不容易才发现了他,把他从土中扒了出来。 昏迷的李开文一脸血迹,战友们都以为他不幸牺牲了,好在大伙儿发现他还有呼吸,赶紧送去救治,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但是,李开文的伤势还是很重,他的一只耳朵失聪了,不能再在战场上作战。 可尽管如此,李开文也不愿离开革命队伍,他从家里出来,离开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就是为了某天能够亲眼看到革命的胜利。 李开文作为一个普通人,在那个时代,他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他的心里早就恨透了被豪绅地主压榨的日子,所以,当看到红军来到他的家乡时,他虽然读书不多,但却知道红军才是真正为贫苦百姓谋福利的。 当时的李开文已经35岁了,家里还有老婆和几个孩子,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红军队伍。 见此现状,组织也照顾他的年龄高,让他担任了红25军73师219团担架队的队长。 当时红25军在大别山一带发展得十分稳固,因此成为了蒋介石眼中钉,蒋介石亲自坐镇指挥围剿这支红军部队。 可因为红军实力远远不如国民党军,最终因兵力差距不得不进行战略性撤退,撤退时,红军队伍刚好路过李开文的家。 恰巧此时,李开文的妻子刚刚生下一对双胞胎,李开文知道后心如刀割,他深刻意识到只有革命胜利了,他们一家才能真正地过上好日子,所以他离开了家,毅然跟着队伍背井离乡。 动人事迹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李开文为了部队能够吃上一顿热饭,也算是绞尽脑汁。 1935年8月,红军走进了草地,因严重缺粮,只能杀战马,挖野菜,啃皮带,吃树皮,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要在草地上把这些都煮熟。 草地常年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所以很难找到干燥的柴火,可每次队伍停下休整时,李开文总是能最先把火支起来,烧锅做饭,战友无不称奇赞赏。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大家发现李开文变得面黄肌瘦,身上也莫名地浮肿了起来。 当战友们问他身体到底出了什么状况时,李开文总是笑着说自己没事,可战友还是发现了他背后藏着的秘密。 一次,大部队在休息时,一个战士内急,便走远一些,但他突然在一个角落里发现李开文正在地上捡着什么东西往怀里塞。 他好奇地走上前去想看个究竟,竟然看见李开文将一把又一把地把潮湿的柴火揣进衣服里,此时他两个袖子里已经塞满,正在往胸前塞。 看到这里,小战士突然热泪盈眶,后来,全团的人才知道,李开文是用自己的体温将柴火捂干,身上也并不是浮肿,而是拯救全团战士生命的东西——柴火。 李开文的事迹让大家备受感动,他的名字也传遍了整个部队,当大家提到李开文时,都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1936年十月,党三大主力军成功会师,李开文被调到了中央红军,作为第一批红军干部去往延安工作。 当时毛主席身边各项工作都缺少人员主持,李开文因为忠实可靠,便受到了上级的推荐,成为了毛主席的炊事班班长。 对于领导的饭食,李开文十分细心,上任时他把伙食的账目查了一下,发现首长们的伙食还不如战士们吃的,跟炊事班的伙食差不多。 于是,他便组织了一次会议,会上他表示,领导没日没夜地忙着,有时候都顾不上吃饭,就算吃上了,还不如咱们吃得好,这样是不行的。 从现在开始,我亲自动手,饭菜份额分出去一部分,各位战友和兄弟就不要来这里吃了,和其他战士一块吃,我也不来这里吃。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觉得李开文班长说得对。 在李开文控制了中央的就餐人数后,领导们的饭菜量增大了,原本三菜一餐变成了四菜一餐,另外他将大锅换成了小锅,让饭菜质量也提升了。 因为饭菜份额整理得很清楚,还为中央省下了不少的财政开支。 李开文为人正直,他的一个举动还获得了毛主席的赞赏。 某天,炊事班的同事来找李开文,问他认不认识一个叫殷道山的人。殷道山跟李开文一样,同是从大别山走出来的老革命战士,为人憨厚老实。 李开文在听说此事后,同事让他赶快去帮一下殷道山,因为他被保卫科的绑走了。 李开文很疑惑,这殷道山为人这么老实,犯了什么错误要被绑走? 原来,一个领导的秘书在打饭时,嫌殷道山打得饭少了,便骂了他几句,殷道山当时专心工作没听到,这秘书便感觉被冒犯了,扬言要让保卫科把他抓起来。 殷道山只听到要抓自己,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下午就被绑进了保卫科的看管室。 李开文听完此事非常生气,看管室那是关犯错的和反动派的地方,殷道山又没错,凭什么关他。 李开文立马去看望殷道山,跟殷道山确认了缘由无误后,气不打一处来,只见他打开门就要带殷道山走,但是殷道山为人太过老实,不敢跟李开文离开。 第二天,李开文找到领导陈云汇报此事,陈云表示了对李开文的感谢,并说这件事对组织影响很大,会好好处理。 当天下午,殷道山被放了出来,那位惹事的秘书也受到了责罚。 当晚,李开文照常给毛主席送饭,正当他准备离开时,毛主席叫住了他,说道: “厉害啊老李,竟然直接去保卫科要人。” 李开文本以为主席要责备他,所以便支支吾吾地说着自己是个粗人,虽然出于好心,可救人的方式难免有所欠缺。 可谁料毛主席不仅没有责怪,反而夸奖了他,李开文听完了主席的话后由衷地感到了毛主席的伟大。 “你是中央走出去的” 李开文在部队中的贡献很大,为人忠厚老实的他也成为了大家赞不绝口的人物。 时间来到1942年,为了打破蒋介石对解放区的经济封锁,在带领毛主席的带领下,延安掀起了“大生产运动”风潮。 此时,毛主席不仅号召所有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还亲自下田种地,纺织做衣。 李开文受到感召,拿出了自己的绝活——编草鞋,他编的草鞋不仅结实,还很漂亮,鞋面上还编出了花来,他做得草鞋,就连周总理和毛主席的女儿都穿过。 他把自己编的鞋分为三等,一等的鞋面上三朵花,一块钱一双;二等的鞋面上两朵花,七毛钱一双;三等的鞋面上一朵花,五毛钱一双。 凭借着这门手艺,李开文给炊事班节省了不少开支。 在这场延安大生产运动中,李开文被毛主席亲自推荐为了劳动模范,在表彰大会上,毛主席还亲自把奖状颁发给了他。 在延安生产运动中,为了方便管理,各级官兵和党政领导被分为了一个个生活小组,毛主席所在的中央机关也不例外,而李开文被选为党小组组长,为此,毛主席还戏称李开文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了。 在生活上,李开文对毛主席照顾有加,两人私下里的关系很好,现在又多了这么个“顶头上司”的身份,有时候李开文的建议,毛主席也是愿意听的。 一次,毛主席和任弼时在讨论工作时,不知怎的竟然吵了起来。 虽然领导之间吵架很常见,但 还是没人敢上前劝阻,这时只有李开文,他从厨房走到两个领导旁边,并说道:“主席,工作中发脾气,这样不好!” 毛主席这时就会收住脾气,坐下来抽根烟缓缓,然后继续讨论工作,大家都知道李开文在毛主席心目中是有一定地位的。 但是李开文偶尔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他曾做过一件事,让主席既生气,又心疼。 1947年2月,胡宗南突袭延安,毛主席主持大局,料敌如神,成功地将大部队撤出延安,只给胡宗南留了一座空城。 这时的李开文已经五十多岁了,跟着部队撤退到了陕北,但是到达目的地之后他发现这里天寒地冻,食物完全不够,这可把他急坏了,要是没有粮食,领导们又要饿肚子了。 李开文想到了一个办法,只是方式有些冒险。 平时李开文在炊事班的工作中,总是注意着开源节流,省下了不少经费,所以他将多出来的经费都用来购买粮食并储存起来,为了防范紧急情况便藏在了一处山洞中。 但是,隐藏食物的地点已经成为了敌占区,要想拿出来就必须要悄悄潜入敌人腹地。 可李开文想不了那么多,他带着两个小战士疾行三十里,穿越敌军守备,悄悄地来到了山洞。 好在天寒地冻,李开文成功将整整三担粮食成功运了出来,对此他感到非常自豪。 隔天中午开饭时,毛主席见到饭菜丰富了很多,好奇今天怎么这么多菜,李开文便向毛主席说了实情。 谁知毛主席脸色一下子暗了下来,把筷子摔在了桌子上,批评李开文擅自行动,连报告也不打一声。 毛主席的话是正确的,部队刚刚成功撤离,万一因为李开文的不谨慎,带了“尾巴”回来,就前功尽弃了。 但是毛主席最终没有忍心惩罚年事已高还舍身拼命的李开文,只是严厉批评了一顿,李开文吸取教训从此不再擅自行动。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之后,51岁的李开文随毛主席来到了北平,进了机关干部文化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组织上想给他安排一个职位,好让他颐养天年。 最初推荐给他的职位就是去天津糖厂担任副厂长,李开文一听这安排,连声拒绝,说自己虽然现在识了些字,但是当厂长还是高攀了。 李开文回想起自己当年离开家的一幕,到今天为止,自己已经离家十七年了,这个世上他最亏欠的就是家人了,也该回去看看了。 回家前,李开文去看了毛主席一次,毛主席嘱咐他说: “记得经常写信,走到哪里都要记得,你是从中央走出去的!” 回家后的李开文又推辞了副县长的职位,在响山寺粮站担任起了站长,勤勤恳恳地干到了退休。 结语: 回乡后的李开文做事勤勉,认真负责,每一个粮库都有他辛勤工作的痕迹,国家困难的时候,他还将自己的积蓄拿出来捐给当地政府。 1955年,李开文又一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如果说他第一次评为劳模与主席的推荐有关,那么这一次,却是因为他的态度才被广泛认可。 毛主席亲切地握住他的手说道: “老班长啊,您真是好样的,又当上了一次劳动模范!” 李开文满意地笑了,因为他知道,主席的话,是对自己大半辈子辛苦付出的肯定,也是对自己人格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