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福州9月11日电 (记者林盈)水墨丹青,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标志,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情感与智慧。在人工智能浪潮之下,不少艺术家开始探讨传统水墨的革新,旨在寻找独属于“人”的艺术表达。10日,在福建师范大学开幕的“心手之间——当代水墨画五人展”,以200余件水墨新作带来五位艺术家的回答。 画展现场。主办方供图 “郑板桥把画竹过程分为:眼中竹、胸中竹、手中竹三个阶段,‘画意’由心而生,然后在手中实现表达,这个过程到今天依然如此。心手之间,时代和环境发生了变化。”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罗礼平是五位参展画家之一,他表示,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兴起的环境改变了传统水墨的观看与表达方式。 兼具传统水墨元素与当代探索的参展画作。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当下艺术家探索的新课题。这次展览,也是我们通过水墨画来进行回答的一次尝试。”罗礼平说,重塑现代性水墨语言价值,需要艺术家回归到艺术创作本体,“心与手的相应”仍是当代水墨画创作的核心。 走进展馆,可以感受到水墨画独有的气韵和神采。写实的、写意的、黑白的、五彩的,有的浓郁饱满,有的淡墨轻岚。 观展者中不乏艺术领域从业者。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观展者们或驻足细赏,或拍照留存。“这个笔触很松弛,跟另一幅传达的情绪很不一样。”“这幅浓淡处理得恰到好处,风格鲜明。”“你看这个色彩、浓淡、节奏感,还有汉字元素……”画作前,不少“内行”细品其中“门道”。 现场作品风格各异,引观展者细品门道。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艺术创作和审美的接受群体呈现出金字塔形。现代教育需要做的是引导更多人理解、读懂‘金字塔’上面一点的内容,而艺术家则要不断延伸‘金字塔’的高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王晓辉也是本次参展画家,他在研讨座谈中多次强调艺术家对水墨画“当代性”的探索,以及美术教育对大众审美提升的重要性。 开幕当天不少学生、艺术爱好者来到画展观摩学习。主办方供图 同时,他也指出,即便在人工智能时代,“手绘”这种人的创作是艺术无法被替代的存在。“手绘会有偶然惊喜迸发,有作者情感输入。在作画者不同心境、修养、感情体验下,最终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画面。这是人工处理的图像无法取代的部分,这也是我希望通过教育让学生理解的。”王晓辉说。 不少学生、艺术爱好者来到画展观摩学习。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这些倡议得到了在场多位美术学院教师的认同。有教师表示,受此次画展启发,将在未来尝试引导学生进行更多自我观念的表达,同时注重艺术“手感”的培育,形成艺术在思想和情感上的融会贯通。 据悉,此次展览由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办,展出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晓辉,中国国家画院唐文国,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罗礼平、叶茂林,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冯东东创作的200余件水墨画新作。展览将持续至10月9日,期间还将举办多场学术研讨会和讲座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