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文湘   见习记者 金婉霞   造船业出口金额增长明显。12月3日,据上海海关统计数据,今年1月份到10月份,上海海关以加工贸易方式监管大型船舶出口金额455.6亿元,同比增长59.4%。另据早前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市船舶出口金额526.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4.9%。   12月4日,记者进一步从造船产业链相关企业及行业分析人士处获悉,造船业行情有望延续。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田原表示,预计2024年至2034年间,世界各国对新造船舶的投资和需求都将大幅增长,我国船舶制造技术全球领先,具备承接世界所有主力船型的全谱系总装建造能力。   中国船舶对记者表示,公司发挥行业优势地位,紧扣市场脉搏,把握船舶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加强中高端船型批量化订单承接,公司目前在手订单饱满,排期已至2027年底,部分已到2028年。   11月底,中船防务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中船防务各厂区、各条生产线任务饱满,交船计划最远已排至2029年6月份。   另有产业链公司对记者称:“公司订单还不错,目前生产人员正三班倒进行生产作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绿色船舶方面,“中国造”已获得大量全球订单。据上海海关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承接了全球70%以上的绿色船舶订单,并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丁臻宇对记者表示,绿色、智能是当前全球造船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我国电池技术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有助于推动电动船舶和混合动力船舶的发展。   在行业高景气度背景下,关联企业正加快新技术布局,进一步夯实造船能力。   比如,在新能源船型布局方面,中国船舶对记者称,公司高度重视新能源领域布局,将着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好发挥公司在加快形成船舶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中的引领作用。公司将紧跟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持续推进主建船型的绿色燃料方案、迭代升级和谱系拓展,引领行业发展。   同时,船舶制造产业链也正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布局。   12月1日晚,松发股份披露重大资产置换公告,拟收购恒力重工100%股权,后者系船舶制造企业。据松发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的回复消息,截至2024年10月17日,恒力重工船舶已确定排产新造船舶140艘,货值约108亿美元,船型包含散货船、VLCC、VLOC和集装箱船等。   12月2日晚,索辰科技公告称,拟8800万元收购麦思捷55%股权,拓展海洋与船舶工程领域。索辰科技表示,目前在船舶工程软件设计和仿真软件的市场中,国际大公司占据主导地位,不过,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开始重视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尤其是在船舶等军工行业中的应用。   “船舶设计将继续向智能化、集成化和云端化方向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该行业有望迎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遇。”索辰科技进一步表示,麦思捷在海洋船舶方向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网络和客户群体,并且在特种行业信息化领域有丰富项目经验和先进技术能力,能与公司形成互补。   展望未来,丁臻宇称,自2008年以来,全球造船业产能快速出清,行业集中度显著上升,目前全球船舶的平均船龄接近15年,“老龄化”严重,船舶更新需求叠加海运贸易需求持续加大,预计将带来可观的增量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