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3日称,在港口短暂停留约1个月的中国海军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当天驶出长江口,开始第四次海试。 外界普遍认为,此次海试将进行万众期待的舰载机起降测试,整艘航母技术挑战最大的电磁弹射装置将接受真正考验。 上海海事局2日发布的“沪航警695/24”航行警告称,将于3日对长江口大型船舶深水航道出口实施交通管制,其内容与福建舰前三次海试所发警告基本一致。随着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照片证明,该舰开启了第四次海试。 报道称,现场照片显示,福建舰起航时舰上飞行甲板搭载歼-15弹射型战机和空警-600预警机的全尺寸模型各一架。但如果细看的话,还能分辨出那架歼-15的机翼翼尖挂载的电子战吊舱,显示它实际是歼-15D电子战飞机的全尺寸模型。 还有照片显示,福建舰停泊在港期间,甲板上一度出现了三个形状规整的长方形阴影,应该是电磁弹射器后方的挡焰板竖起来进行测试。 福建舰从5月开始已进行了三次海试,第一次于5月1至8日共计8天,主要进行航母自身动力与电力系统的近海测试;第二次海试于5月24日至6月11日进行,共计19天,主要进行远海动力测试;第三次海试于7月4日至26日进行,共约23天,据信进行了舰载机伴飞,模拟着舰等相关项目测试。从航母测试的相关流程看,第四次海试进行舰载机起降测试的可能性非常高。 笔者之前曾提到,福建舰的海试课目进展远比中国海军前两艘航母辽宁舰和山东舰更快,这一方面证明了中国海军对于福建舰基本性能的信心,但另一方面也是在压缩这些相对成熟的海试项目,从而保证电磁弹射装置等高难度、高风险项目有充分的试验时间。众所周知的是,同样采用电磁弹射装置的美国“福特”级航母就是因为电磁弹射技术不成熟,才导致了该舰迟迟不能服役。即便外界普遍认为福建舰汲取了“福特”号的经验,电磁弹射系统在地面测试经过反复试验后才装舰,已经尽量消除了可能的风险,但毕竟海上环境与陆地试验场截然不同,面临高温、高盐和高湿环境的考验,福建舰上的电磁弹射装置在海上摇晃环境能否正常运行,还需要在实践中证明自己。 台湾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颖佑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认为,鉴于福建舰的前期准备与先前的海试内容,舰载机起降会是第四次海试的核心内容,其中电磁弹射器的表现与舰载机的起降次数会是各方关注的重中之重。 林颖佑还说,由于福建舰采用平直甲板,而非山东舰与辽宁舰的滑跃式甲板,排烟是否会对舰载机起降产生影响也有待观察。在此前海试期间,福建舰密布电子系统的桅杆曾被烟雾熏黑。 在福建舰此次起航前,社交媒体上有照片显示长期有四架舰载机的全尺寸模型停留在甲板上。除上述两种机型外,还有疑似歼-35隐型战机和教-10教练机各一架,且四架飞机模型的摆放位置不断有调整。林颖佑分析,这应该是在实验航母甲板运作的动线,摸索人员与舰载机的走位,因为“航母甲板是一个非常危险又相对狭小的空间”。他强调,固定翼舰载机的起降不会一次海试就完成,应该是歼-15和教-10等成熟机型在前,空警-600等机型可能放在最后。对比山东舰从首次海试到正式服役共耗时1年7个月,林颖佑认为,福建舰更先进、复杂,预期需要更多时间海试。